海保署说明,三棘鲎过去曾广泛分布于台湾本岛北海岸及西海岸,但近年来澎湖及金门仍保有较稳定数量,本岛仅有零星目击稚鲎或捕获成鲎的纪录,显示其族群存在生存压力。海保署自110年起,持续透过委托专业团队、海洋保育巡查员及补助地方政府、民间团体等方式,推动野外族群调查、栖地维护、复育放流及教育宣导等保育工作。

热门新闻:林岱桦案|胞弟、2女助理交保未羁押!雄检抗告成功 高雄地院更裁

海保署巡查员与新竹市政府人员于香山湿地进行稚鲎调查。海保署提供
海保署巡查员与新竹市政府人员于香山湿地进行稚鲎调查。海保署提供

为有效掌握三棘鲎族群量,海保署自112年起委托国立中山大学,并与金门县水产试验所、水试所澎湖中心合作,运用标识再捕法,并配合族群估算公式进行分析。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金门县约有63,588只成鲎与205,178只稚鲎,澎湖县则约有1,699只成鲎与16,840只稚鲎,为主要的三棘鲎栖地。

海保署进一步说明,长期调查与数据搜集,对于了解实际族群现况及变化趋势、规划保育措施及评估保育成效尤为重要。近年的调查资料显示,台湾本岛的稚鲎族群主要分布于新竹香山湿地及嘉义好美寮湿地,113年的调查在香山湿地发现68只稚鲎,好美寮湿地则发现3只,尽管稚鲎样本数偏少,暂时无法进行族群量推估,但成鲎的标识放流行动已成功取得127笔有效资料,显示台湾本岛仍存有一定数量的成鲎族群。

研究团队为稚鲎体宽测量及体外标识。海保署提供
研究团队为稚鲎体宽测量及体外标识。海保署提供

海保署计划自今(114)年起扩大调查范围,进一步搜集数据,以评估族群量,并掌握适合复育放流的地点及应优先保护的栖地。

海保署署长陆晓筠表示,113年对台湾的三棘鲎保育而言,堪称是成果丰硕的一年。不仅于6月携手国立中山大学、嘉义县生态保育协会远赴新加坡参加「国际自然保育联盟(IUCN)第5届国际鲎工作坊」,分享台湾的调查研究与保育成果,并获得国际专家高度肯定;亦于同月正式公告「三棘鲎保育计划」,结合各主管机关及地方政府共同推动相关行动方案。此外,金门县政府经广纳意见后已正式公告「金门县三棘鲎禁捕措施相关事宜」,自114年3月17日起禁止捕捞三棘鲎,进一步强化对三棘鲎的保护。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机场捷运提前达成2亿旅次! 桃捷在找这11位幸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