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信均指出,一般而言,整体流感的致死率约千分之一,其中高危险群包括65岁以上长者、婴幼儿、孕妇,或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免疫不全的病人,并发重症的机率会比较高,年轻族群重症机率稍低,约为百分之一左右,但一旦并发重症,致死率就会由原来的千分之一骤升为百分之二十,因此最好的办法还是预防。

热门新闻:警员荷枪押送!中部最大金额现钞护送 亿元现钞安全入库

陈信均医师直言,施打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翻摄画面
陈信均医师直言,施打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翻摄画面

身兼内科加护病房主任的陈信均医师以多年治疗重症病人的经验分享,预防流感最重要的还是施打疫苗,事后的就医、用药,都是亡羊补牢。七、八年前台湾曾经有过一波大流行,当时加护病房收治很多重症病人,甚至连叶克膜都不够用。那次之后新闻报导非常多,隔年疫苗施打率提高,流感重症率也降低。如果是对疫苗比较易感的族群,或是过去打疫苗曾出现并发症的民众,则是建议在这个时候尽量减少出入公共场所,如果要出入的话,务必要戴口罩、勤洗手。

针对有些人想依赖群体免疫,只要别人都打疫苗,流感自然就不容易传染,自己就可以不用打,陈信均指出,这是个侥幸的想法,因为流感传播速度相当快,如果按照流行病学的公式计算,整个族群里面几乎要九成以上的人都施打疫苗,才会产生群体免疫的效应,所以其实打流感疫苗是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概念,够健康的族群去打疫苗,能够保护不能够施打疫苗的族群,这是利人利己的事情。

陈信均医师表示,常有人问,为何打了流感疫苗,还会得流感,这是因为流感疫苗是针对A型及B型流感,但广义上季节性流感还包含腺病毒等,因此施打流感疫苗主要是预防有可能变成重症的A型及B型流感,至于其它较轻症的季节性流感,就不在流感疫苗预防范围内。且疫苗施打后,仍要视宿主本体是否能经由疫苗产生足够的抗体,如前述高危险群,施打疫苗后未必能产生足够的抗体,因此有人即使施打疫苗,还是可能感染流感,甚至变成重症。但依临床经验,只要有接种疫苗,得到流感后的症状仍会轻微一些。

陈信均医师提醒,流感高危险族群,如65岁以上长者、婴幼儿及孕妇,或是本身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洗肾、肝病等病人,如果开始出现症状时,最好提早就医,因为有时候晚了两三天,病情可能就会急速变化。至于青壮年人,咳嗽、发烧是流感常见的症状,可是一旦开始出现会喘的状况,就是一种警讯,表示肺部的症状已到一定程度,是最可能会有危险的症状,务必尽快就医。

延伸閱讀:大S猝逝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大S猝逝!侯佩岑忆起首次相见是温暖仗义 暖心牵手「不要怕,有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