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纵使是首善之都的台北市,一样面临物理治疗师罗织人才的困境。物理治疗师的修法,导致许多年轻治疗师不愿意前往繁重的医学中心实习或工作,而改以健康促进之治疗所或工作室就业。致使担负国家医疗重任的医学中心之重大疾病与床边照护面临治疗师人力缺乏问题。

以台北市为例,根据笔者访查,目前除了台大医院仍能勉强维持治疗师编额满召以外,包含:北荣、马偕、新光、市联医等医院,都面临治疗师长期(半年以上)缺额的窘境,其缺额甚至超过5位以上,比例达到1/5左右。

医学中心肩负实习养成教育繁琐,更增加临床治疗师工作压力。
医学中心肩负实习养成教育繁琐,更增加临床治疗师工作压力。

这使得在医学中心(或区域医院)的治疗师苦不堪言,许多资深治疗师甚至萌生提早退休的念头。而始作俑者,就是来自于受雇物理治疗师的薪资受制于医学中心规范与预算而无法有效提升的原因。

由于外面市场大好,在医学中心的薪资结构根本比不上外面的健康市场行情。公立医院在不大幅提升底薪以影响医院营运的情况下,应开放绩效分润制度以鼓励年轻治疗师积极投入「疾病」市场;否则医学中心又要肩负教学与研究重任,又有谁愿意牺牲奉献却比不上同侪之薪水呢?

物理治疗师肩负国人动作健康需求。
物理治疗师肩负国人动作健康需求。

此外,于国家制度上,健保给付的提升实为刻不容缓的事;但对于健保财政窘境,若健保署一时无法提出更良善之办法前,应容许(或鼓励)医院设置发展高端医疗的自费市场,才能真正反映就业市场行情,并提供就医民众多管道的选择。

医学中心、社福机构,都是先进国家进步的象征。但目前却是最为窘迫的处境。期待「医师总统」能为国内健全的医疗市场做出改革,以防止「疾病市场」不断流失的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