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儿科医师在脸书发文提到,自己给予孩子几乎全天候照顾,并且「扮白脸」,但却发现这样让孩子们出现「生活习馆极差」、「没有自理能力」、「不了解自己的兴趣」等问题,所以当孩子做错时,当起「黑脸」,近期甚至出现打耳光、让小孩罚跪等不当管教的行为。
卫生福利部嘉南疗养院儿童青少年精神科、成瘾暨司法精神科主任李俊宏说,大脑本身有自我保护机制,就如同保险丝般,在压力大到某种程度时,感官和思考中间连结会被屏蔽,代表当下其实脑中是一片空白的,所以当体罚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家长看到孩子「没在听」,会以为对方不受教、没在听。
李俊宏接著说明,孩子的身高通常只有成人的一半左右,当面对身高比自己高、壮的对象时,在创伤情境下,大脑需要自我保护的策略,就会断开逻辑思考与身体连结,父母会以为孩子不是心甘情愿接受处罚,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李俊宏表示,创伤压力造成的庞大反应,长久以来会导致大脑功能退化,实证研究发现,图年逆境或负向经验,对记忆力、注意力、逻辑思考等都会受影响,未来出现忧郁症等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或药物酒精滥用等的比例也会增加。
「短期内有些家长会觉得有效,但长期会变成你在场就怕你」,李俊宏说,孩子长大后对于害怕的边际效应递减,但对身心影响是终身、长期的,所以过度体罚没办法达到效果。
针对给家长的教养建议,李俊宏指出,每个年龄的孩子都有不同发展需求,大部分的生活常规,建立在幼稚园到小学低年级阶段,这时期以家长亲手示范、带孩子常规训练效果最好;到了中高年级可以规划提供奖惩,例如奖品、点数、零用钱等;再到更大的青春期,塑造良好同侪友善家庭环境,透过同侪互动影响是较有效的。
至于到底能不能打小孩,李俊宏建议,还是「零体罚」,如果要管教,可以透过适当处罚,例如「移除想要的」,包含扣点、扣零用钱、减少外出次处等,整体而言奖励的效果是多过处罚的。
「管教很重要一点,前后要一致,而且要跟孩子沟通清楚」,李俊宏强调,如果所以没沟通清楚就单纯处罚,孩子就会觉得为什么以前可以、现在不行。
李俊宏也提到,当教养碰到困境,建议家长先停下来,把到底是家长还是孩子的问题先放下来,「对这个人保有好奇心,好好认识眼前的这个人」,好好跟孩子谈谈想法、情绪跟生活,说不定会有突破口,「有时候,慢慢来,说不定会比较快」。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下载《壹苹新闻网》APP
★Facebook 按赞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