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BBC询问专家分析指出,北京的情绪升高并非只因高市的言词,而是累积已久的不信任。高市与安倍晋三关系密切、曾在北京视为敏感日期参拜靖国神社、上任前才访台会见赖清德等,均被视为其亲台、抗中的立场延续。对中国而言,这不是偶发失言,而是日本战略方向的「整体漂移」。

因此,北京接下来是否会升高反制力度,成为关键观察点。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金德芳指出,中国的反应「不可避免」,因为高市的立场象征日本更接近日美台共同吓阻北京的军事企图。日本国际教养大学陈宥桦也分析,日本对台政策十多年来逐渐明朗化,如今高市只是「更明说」。北京若继续保持强硬,是为了遏止日本向台湾靠拢的「切香肠式」进展。

不过,北京是否会采取实质制裁,例如稀土出口限制或对日本企业施压,学界看法分歧。部分分析指出,中国军方近期在东海增加巡航,可能是对日本的「军事讯号制裁」。但东京大学教授松田康博认为,北京真正会采取的措施仍以外交批评、官媒抨击或暂时冷冻领袖互访为主,未必立即升级到经济制裁层级。他强调,北京必须在对日示强与维持大国外交稳定间取得平衡;尤其中美关系仍待修复,北京不愿同时在多线开启高风险对抗。

从北京角度,高市涉台发言触及「一中原则与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红线,因此外交部深夜召见日本大使、指其「严重破坏政治基础」。但真正关键在于:北京担心高市的言论将被视为日本官方对台政策的正式转向,而不是个案失言。一旦此框架成形,北京可能被迫采取更具象征性的反制,以免国内舆论指责政府「对日软弱」。

然而,日本的回应策略显示东京正试图避免冲突升级。外务省强调对中政策未变,高市承诺今后会更谨慎,但不撤回原说法,等于给自己保留空间。若北京真正考虑制裁,东京能否承受压力仍与日美同盟及 G7 支援程度密切相关。

综合来看,中日风波暴露双方互信极度脆弱:北京警惕日本快速靠拢美国与台湾,东京则担忧中国以军事、经济或舆论施压挤压其外交空间。短期内,双方都有意避免事态全面恶化,因此北京若采取制裁多半会是象征性或有限度的,更多是政治讯号,而非全面经济报复。

但长期而言,只要高市持续强调台海安全、深化日美台连结,北京恐怕会持续寻找时机展示反制能力。正如金德芳所说:「风波会暂时平静——但下一次冲突必然到来。」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日媒:高市早苗考量美国核吓阻 探讨修改非核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