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报导,想港中小学学生一向使用繁体字,但几天前,新界沙田官立小学接受学生在测验及考试中使用简体字。港媒引述校方表示,此安排旨在为中国大陆背景或习惯使用简体字的学生提供更友善的评核环境,同时让本地学生有机会认识两种中文书写体系。

其后,港岛西营盘官立李升小学被揭发早于去年9月已容许中国大陆学生,在呈分试(分配中学的重要考试)等考试中使用简体字作答。

教育局回应香港星岛日报查询时表示,无论学生的背景,同样需要学习繁体字;呈分试正如其他校内考测一样,学校须确保评估以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

一般相信,上述学校容许学生在考试中使用简体字作答,原因是近年有不少中国大陆学生转到香港升学,而刚来的学生,并不适应使用繁体字。

2019年「反送中」运动爆发后,不少港人移民,除了导致人才外流,也因为携同小孩离港而导致中小学人数大减,个别学校为此而减少班数。

为了填补人才流失,港府几年前推出更多吸引人才来港的措施,包括2022年初实施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吸引了大批中国大陆民众申请到香港,而根据有关计划,他们可以带同小孩来港。

一项统计显示,港府于2022年推出一系列招揽人才措施之后,至今年2月底,港方收到45万宗来港申请,当中29万宗获批,有19.6万人抵港,部分人携同家眷来港。

这些获批准来港的「人才」主要来自中国大陆,他们的子女来港后,获安排进入中小学就读,但在使用繁体字方面难免出现适应问题。

尽管有关学校和教育局就上述争议作出解释,但相关做法颇受争议,有个别家长向教育局投诉,担心在校内造成不公,更甚者有人担心学校「大陆化」。

有媒体转述小学学生家长的投诉信表示,香港的教育制度一直使用繁体字,笔划要准确,稍错即要扣分,但大陆学生可用简体字而不必扣分,「很不公平」。

投诉信并表示,「校内本地家长人数好(很)少,而且唔(不)敢出声,大陆学生太多了,家长亦开始习惯了国内制度,唔会搞事(滋生事端)唔会对抗。香港人变咗(了)小众……」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前特警变绑匪!他被控绑架勒索台商9千万 案发4年后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