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在1943年下达指令,要求部队「自力更生」,克服各种封锁。自此之后,中共面对各种封锁,皆以自力更生当成底线;包括后来的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到现在的习近平,都以自力更生当成突破封锁的战略决策。


纽约时报报导,中国在邓小平改革开放后,一边开放一边致力于降低对美国的经济依赖,已经建立能够用来对抗美国经济施压的「卡脖子」环节,如稀土、药物原料、电器设备等制造,如今更加强调自立方针,也让西方对中施压的筹码日益受限。


纽约时报中文网4日报导指出,「自力更生」一直是中国政策制定的基石,从胡锦涛时期便是如此。中国持续推动以国内生产取代进口制造品,虽然代价高昂且效率不高,但使西方在争端中可以动用的筹码越来越少。


中央社报导,如今中国领导人更加强调自立方针。10月召开的中共20届四中全会通过「十五五」(2026到2030年)规划建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会议公报要求政府和企业「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路强国」。


报导还引述中国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田培炎上周末在「求是」发表的文章,「完整产业体系有利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筑牢「经济安全屏障」。


报导指出,通过推行制造业自立的政策,中国在多个领域占据优势地位。中国如今几乎完全掌控全球稀土金属及稀土磁体的供应,成为中美关税战中最强而有力的反制手段。也使美国总统川普在川习会时被迫与习近平达成妥协。

 

美国总统川普(左)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国釜山会谈。美联社
美国总统川普(左)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国釜山会谈。美联社

此外,中国是全球主要的抗生素及其他药物原料生产国,同时也是大量电气设备、低端晶片等产品的主要制造国。


去年,中国时任工信部部长金壮龙表示:「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


这使得美国在需要反制时选择日益受限。当华盛顿试图向北京施压、要求其撤回稀土出口管制时,川普政府只能威胁限制仅存的几类关键美国出口产品,例如飞机零部件。


北京将庞大的制造业规模与强大的国家干预相结合。如今,只有少数几个行业仍由美国和欧洲企业主导,例如商用飞机和一些最先进的半导体。


外交关系协会(CFR)高级研究员塞瑟(Brad Setser)表示,「除了美国公司设计但并非由美国公司制造的尖端半导体之外,习近平主席在逐步将美国进口产品排除出供应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尽管10多年来投入了大量公共资金,中国在人工智慧和尖端军事技术所需的高端半导体方面仍然落后。但中国企业已经证明,它们擅长采购和走私辉达(Nvidia)的晶片。

 

火線話題 | 川习会王见王

這篇報導屬於「 川习会王见王 」主題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印度成功发射4400公斤自制卫星 放眼首趟载人太空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