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ier报导:英国报纸《Financial Times》东京支局长路易斯(Leo Lewis)采访20多名移居日本的中国人,访问他们移居东京后的真实生活与心境。

 

一名在东京生活、气质典雅的女性将茶杯放在亮漆桌面上,望向咖啡厅开放的窗外,为7月的景致感到动容。外头的银杏行道树已被丰富的夏日绿意覆盖,午后的阳光洒落在上野公园,人流正朝向这座日本历史最悠久的国立博物馆而去。

自称曹的女性接受采访时说,「我真的很喜欢这座城市,但从几个月前开始,走在附近时我会选择不同的路,会绕过某些巷弄,那些路中国人比较少会走。」

她曾任某企业高阶主管,1年半前带著孩子从中国到东京展开新生活。当时她表示,中国人在她所在社区的比重并没有现在这么高。

曹在中国大众普遍把日本视为移居选项之前,就已经计划移居日本,也就是在中国的房地产意见领袖们,尚未在社群媒体上大量讨论她所居住的文京区购买机会之前。

截至2024年初,曹所住大楼的中国家庭曾只有包括她家在内的3户,现在已增为11户。从运送来的家具与电梯内的对话可以看出,这个数字很可能还会继续增加。

新的中国人社群正逐步成形,伴随而来的自然也会有社群内特有的嫉妒与黏著行为。曹表示自己就是不喜欢这些,当初才选择离开中国。她表示,为了躲避这些现象,自己打算搬到东京中国人较少的另一个区域。

尽管曹对在东京快速崛起的「润日」现象并无好感,但她本人无可否认也是润日的一员。

所谓润日,指的是为追求在母国无法实现的生活型态,而移居日本的中国中产阶级。部分润日希望在日本取得长期居留、偶尔因工作返中国,但多数人来到日本后已下定不再回中国的决心。曹说她希望能逐步融入日本社会,但她并不确定其他润日是否也有同样的觉悟。

本次访问发现一项趋势:在上海等中国大城市,晚宴的核心话题逐渐成为「如何去东京或大阪并在那里生活」。在东京开设以中文书籍为主的书店的张洁平表示,这类晚宴常有某种暗号交流,能让参与者知道对方是否愿意谈论移居事宜。

举例来说,若在座有人问「计划在当地停留多久?」便可能是在试探对方是否想谈签证相关问题。

张说:「现在的话题是如何脱离中国。」张补充说,「如果晚宴是3小时,里面会有2小时在讨论外国签证取得要件、出国方式、与当地人结婚的方法、购屋方式、如何把父母从中国接来、以及如何带现金出境等话题。」这些在晚宴或午宴上不断重复,日本常常会被提起。

虽然日本经济长期被称为「失落的数十年」,活力有所衰退,但许多人仍认为日本有众多优点。从世界各项关于和平、经济自由与财产权的排名来看,日本名列前茅。即便国际局势动荡,日本在政治与社会上仍相对保持冷静与弹性。

此外,日本拥有值得信赖的医疗制度、言论自由、治安良好、优质的服务,以及极高水准的饮食文化。张指出,润日运动除了实利面的吸引力外,也有一种可称为「思想性」的驱动力。「在中国的近30年内,『离开现况比较好』的思潮逐渐盛行」,张说。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罗浮宫遭抢!抢匪穿施工背心从从容容 拿破仑9珍宝遭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