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内第一份重要文件中,良十四世严厉谴责了经济不平等的「独裁体制」(dictatorship),并强调天主教会致力于支持遭到「拒绝」的移民。这份长达近 40 页的文件于周四发布,焦点放在贫困议题上,重申天主教会长期以来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同时对全球经济体系提出尖锐批评。

这位首位美国籍教宗呼吁天主教徒致力于根除「不公正」的经济结构,坚称对穷人的关怀是「不可协商」的原则。良十四世亦批评教会内那些仅想「教授正统教义」却「嘲笑慈善工作」的人。

良十四世在题为《我爱了你》(Dilexi te,拉丁文意为「我爱了你」)的《宗座劝谕》(Apostolic Exhortation)中写道:「我们需要更加坚定地致力于解决贫困的结构性根源。」他指出:「不公正的结构必须透过善的力量被认知并根除,不仅要改变思维方式,也要借助科学与科技,制定能促进社会变革的有效政策。」

《宗座劝谕》是高层级的教宗文件,通常以特定主题为中心,向全体天主教徒发出呼吁。良十四世解释,我爱了你〉原本是教宗方济各在生命最后几个月中准备的文稿,而他「很高兴将这份文件视为自己的作品」。

教宗收到来自美国移民的信件。路透
教宗收到来自美国移民的信件。路透

呼吁尊重人的尊严

良十四世的劝谕中多次引用方济各的话,包括他对贫富不均的关切,曾指出这导致「会杀人的经济」(an economy that kills),并批评「涓滴经济学」(trickle-down economics)。方济各生前对全球经济体系的批判曾引起美国部分天主教徒的不满,而良十四世显然延续了这样的立场。

他批评那些以「伪科学数据」为依据的说法——例如「自由市场经济」能自动使人脱离贫困,或是贫穷完全是政府责任的观点。

良十四世也警告教会内部出现的「世俗心态」(worldliness),即与「菁英」合作以换取特权或安全保障的倾向。

他写道:「我们必须持续谴责这种『会杀人的经济独裁』,如今有许多理论试图合理化当前的状况,或主张只要等待看不见的市场力量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然而,每一个人的尊严都必须在今天得到尊重,而非明天;那些被剥夺尊严、身陷极端贫困的人们,应当始终在我们的良知上留下重量。」

延续方济各遗志

枢机主教泽尔尼(Cardinal Michael Czerny)在梵蒂冈新闻发表会上被问及,这份文件究竟是利奥还是方济各的作品时回答说:「这是教宗良十四世的文件,属于教会的训导(magisterium)。」但他补充,「没有任何一位教宗是从『空白桌面』开始的」。

泽尔尼现任「整全人类发展部」(Dicastery for Integral Human Development)部长,他表示,方济各过去面对教会内部保守派攻击时,认为「这总是代表他确实在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这位已故教宗曾被批评者贴上「马克思主义者」或「共产主义者」的标签。泽尔尼说:「问题不在方济各或良,而在于攻击者。」

因移民议题引发争议

良十四世在文中指出,关怀贫困者也包括对移民的支持,这不仅受到圣经的支持,也体现在「难民接待中心、边境传教站」等具体行动上,核心精神是「欢迎、推动、保护与融入」新移民。

良十四世表示:「当世界看到威胁时,教会看到的是孩子;当世界筑起高墙时,她建立桥梁,她深知,唯有当福音的宣讲化为亲近与接纳的行动时,才具说服力;她也知道,在每一位被拒绝的移民身上,正是基督自己在叩响社群之门。」

这位出生于芝加哥的教宗也援引一段历史案例——圣方济沙维尔嘉布里尼(Saint Frances Xavier Cabrini)的事迹。这位义裔美籍修女于 1917 年逝世,是第一位被封圣的美国公民。良十四世引用圣若望保禄二世的话指出,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抵达美国的义大利移民「常是被无良之人剥削的受害者」。嘉布里尼创办了学校、医院与孤儿院,1950 年被庇护十二世册封为「所有移民的主保圣人」。

虽然良十四世的风格比前任方济各更低调保守,但他也曾谴责美国对移民「不人道的待遇」,因此正面临与方济各相同的批评。

延续的象征与行动

为了象征与前任的连结,良十四世选在 10月4日——圣方济各亚西西的瞻礼日(也是方济各教宗的同名圣人)——签署这份有关贫困的文件。

同日,良十四世与来自芝加哥的劳工领袖会面,赞扬他们「对移民与难民的接纳」。梵蒂冈也公布了他致「美国天主教慈善协会联盟」(Catholic Charities USA Network)在波多黎各集会的致词,形容移民是「希望的传教士」。

在《宗座劝谕》发布前一天,良十四世会见了德州艾尔帕索主教塞兹(Bishop Mark Seitz)——美国著名的难民倡议者——并强调教会「不能对移民的困境保持沉默」。

他鼓励信徒帮助「新抵达的弟兄姊妹成为希望的活见证,认识到他们拥有与生俱来的人类尊严,并被邀请充分参与社群生活」。

在整份文件中,良十四世坚持「对贫者的优先选择」(preferential option for the poor),并特别提到拉丁美洲与中美洲天主教会对社会正义的贡献。他表示,作为曾在秘鲁任教的传教士,他「深怀感激」。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卡撒兹纳霍凯跨足小说、编剧 曾撰写李白专题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