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经媒体CNBC报导,好莱坞不再是过去那个繁忙的拍片重镇。为了追逐税收优惠和更低的劳力成本,各大制片厂纷纷将制作业务迁往他处。制作一部电影或一出影集的成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尤其是在COVID-19疫情以及近期的编剧与演员双罢工之后,这些事件重塑了串流经济中创作者的薪酬模式。
业界许多人士一直试图扭转趋势,因为数千个工作机会正流向美国境内的其他拍摄地,例如乔治亚州、纽约州、德州、新墨西哥州和北卡罗来纳州;也流往海外多处,包括加拿大、英国、爱尔兰、匈牙利、克罗埃西亚、罗马尼亚、澳洲和纽西兰。
为此,加州州长纽松(Gavin Newsom)于7月宣布,将加州的电影和电视税收抵免总额提高到7.5亿美元,几乎是先前上限的两倍,以试图鼓励更多制作回流洛杉矶。
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今天再度重提此一议题,并在社群媒体发文写道:「我们的制片业务被其他国家从美国手中偷走了,就像偷小孩的糖果一样。」他补充说,将对「任何在美国境外制作的电影」征收 100%关税。
川普今年5月也曾做出类似发言。然而,与上次一样,目前尚不清楚他会如何落实这些关税、会锁定哪些对象,以及最终由谁负担相关成本。
他所任命的好莱坞「特使」、老牌影星强沃特(Jon Voight)表示,关税仅会在「某些有限情况下」实施。政府的重点将是推动联邦税务优惠、修订税法、与他国签订共同制作条约,以及提供基础建设补助。
然而,CNBC报导,尽管川普再度扬言祭出关税,但仍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包括美国究竟能否、以及如何对电影征收关税。此外,这项措施是否真能将影视制作带回好莱坞,答案也不明朗。
市场研究公司弗雷斯特(Forrester)副总裁普洛尔斯(Mike Proulx)指出:「由于电影不是实体商品,而是服务,现阶段很难想像如何对服务征税。如果真找到了什么法律漏洞并付诸实施,娱乐产业势必陷入混乱。」普洛尔斯并质疑:「届时下一个问题是,怎么界定电影与迷你影集的差别?而那些为省成本而在海外拍摄的广告又该如何处理?」
影视制作流程复杂,有些企划会将部分内容在国外拍摄、部分在境内进行。这引发了更多问题:关税是否该按海外拍摄比例课税?那针对寻求在美国上映的外国电影,这又意味著什么?美国券商韦德布希(Wedbush)分析师李斯(Alicia Reese)质疑:「若主要片厂设于美国,但故事情节需要角色到海外场景实景拍摄,会有个裁量标准吗?太多细节无法厘清。」
业界专家也担心,即便关税措施真能落实,可能会冲击美国和他国的关系。好莱坞制片费用高昂,极度仰赖国际票房才能回本。中国早已限制好莱坞电影片量;其他国家若要报复,有可能跟进。
联邦参议员谢安达(Adam Schiff)也呼吁:「国会应通过1套跨党派、具全球竞争力的联邦电影优惠,以带回制片和工作机会,而非征收可能产生意想不到且具破坏性后果的关税。」
追根究柢,好莱坞的制片困境全都指向一件事:钱。
预算愈来愈紧,原因在于:串流平台彻底颠覆传统媒体生态、进戏院看电影的人变少,以及片厂无法再从DVD销售大赚一笔。片厂必须更精打细算,否则就会引来投资人的压力。投资人目前还在试著搞清楚,传统有线电视的瓦解与广告收入的流失,究竟对迪士尼、环球、华纳兄弟、派拉蒙等媒体巨头造成多大的冲击。
事实上,即使在疫情与双罢工之前,好莱坞早已将电影和电视节目转往美国其他地区和海外拍摄。
国内的激烈竞争:根据「纽约时报」统计,过去20年,全美共有38州为影视产业投入超过250亿美元的拍摄相关奖励。部分洛杉矶制作出走,正是因为美国本土其他地方开发出条件更优渥的制片基地。
国际竞争排名:国际制片基地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诱因,劳工成本也较低。根据追踪产业趋势的ProdPro公司今年1月发布的调查,洛杉矶仅排名全球第6佳拍片地点,前5名分别是加拿大多伦多、英国、加拿大温哥华、中欧与澳洲。
海外市占率攀升:愈来愈多国家强化影视基础设施并推出更具竞争力的税赋奖励。举例来说,2022至2024年间,澳洲与纽西兰制作成本4000万美元以上的企划案增加了14%,反观美国则下滑26%。
李斯指出,电影工业不可能为了迁就美国本土取景而全面改变叙事内容,实景拍摄的需求依然存在。一部电影的许多片段都是在摄影棚内制作,这种摄影棚不但美国有,世界各地都能建置。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摄影棚(sound stages)。
李斯也指出,洛杉矶已透过纽松新推的税赋优惠鼓励片厂善用在地基础设施。她最终强调:「我们需要打造更有利的税制结构,以鼓励更多制作,将摄影棚这个产业的核心留在美国。」(中央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