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先前曾举行多场公听会,台北市长将万安仍拍板拆除公馆圆环,同时填平公车专用地下道,引发民意反弹。美国研究显示,欧洲常见的圆环能大幅降低行车速度,减少车辆交会方向的「冲突点」,避免车身侧面被高速撞击,减少严重事故,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FHWA)直言圆环是「证实有效的安全对策」。

根据土耳其研究,现代圆环与十字路口相比,交通容量能提高约3分之2,壅塞时间大幅降低7成,排队车辆明显减少。美国研究也发现,圆环对行人更安全,不需要红绿灯,不但能降低维护成本,还能避免停等红灯时排放的大量废气,对环境更有利。

然而圆环并非也没有缺点,除了无法应付庞大车流量,老旧且设计不良,加上台湾机车骑士多,实际上更可能危害用路人。公馆圆环最早建于1967年,1971年福和桥落成时一并拓宽,不过由于缺乏优良的出入环标线设计,加上往来永和与台北的车流量大增,开始出现存废讨论。交通部统计发现,公馆圆环2018至2025每天平均发生1.5起车祸,肇事率全台最高,拆除后预计能降低63%,与一般交叉路口相同。

至于民众关心的塞车问题,北市交工处处长张建华表示,根据模拟结果,公馆圆环改为交叉路口后,上午尖峰的延迟时间会从127秒缩短到101秒,下班尖峰虽然会从124秒增加到194秒,不过后续可再透过号志管制、增加车道等方式改善。

公馆圆环空拍照。中央社
公馆圆环空拍照。中央社
台大学生会等学团抗议拆除公馆圆环。中央社
台大学生会等学团抗议拆除公馆圆环。中央社
公车专用地下道也一同走入历史。中央社
公车专用地下道也一同走入历史。中央社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全台电动车公共充电桩达1.2万枪 交通部曝设置受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