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报导,全球蝙蝠族群正在下降,没有牠们,生态系会失去平衡,害虫大幅增加、授粉与种子散布也会减少。

墨西哥大学生态学资深教授梅德林(Rodrigo Medellín)对蝙蝠的迷恋始于13岁那年,他首次用手捧起一只蝙蝠,「从那时起我决定用一辈子来研究与保护牠们」。

梅德林经常去洞穴观察蝙蝠,「平静、黑暗,除了蝙蝠发出的叫声外一片寂静。我在洞穴里感到放松,我所做的一切就是把这种感受传递给和我在一起的人」。

全球已有超过1,400种蝙蝠,约占全球已知哺乳类物种的五分之一。牠们是唯一能靠有力翅膀真正飞行的哺乳类,因此能散布至全球各地。牠们使用高度发达的回声定位来夜间导航与寻找猎物,有些种甚至能感知到如人类头发般细小的物体。

尽管某些物种可活逾30年,蝙蝠繁殖速度缓慢,通常每年只生一只幼崽。这使得族群在衰退后难以快速恢复,「牠们非常神秘。很多人害怕牠们、攻击牠们或轻视牠们。牠们可能是地球上受到最不公平对待的动物」。

蝙蝠常被视为邪恶与黑暗的象征,这很大程度来自于西方民间传说中牠们与吸血鬼和超自然的联想。在基督教欧洲的历史里,蝙蝠常被跟恶魔、邪灵与女巫联系在一起。东方文化对牠们的看法稍微正面,因为其福气谐音。

然而,新冠肺炎(Covid-19)出现后,有些人认为其起源与蝙蝠有关,蝙蝠的形象又再恶化,人们因牠们与疾病的关联而多抱负面看法。

如果一定从人类角度出发,蝙蝠提供的最具影响力的服务之一是害虫控制。梅德林指出,在墨西哥北部边境就有一个物种,其族群可达3,000万只,这些蝙蝠每晚合计能吃下约300公吨的昆虫。

但牠们做的不仅仅是控制昆虫,食果性蝙蝠在长距离寻找食物时散布种子,扮演关键角色,「牠们把种子从母树处掉落在远处,帮助森林再生、维持植物多样性,并支撑无数其他生物的生命周期。森林复育非常仰赖蝙蝠」。

根据梅德林,蝙蝠也是许多植物的重要传粉者,其中就包括用来制造龙舌兰酒(tequila)的龙舌兰。尽管在生态上扮演关键角色,全球蝙蝠族群面临多项挑战,而这些多数由人类活动所致。

栖地丧失、风力发电机、农药使用,以及近年来的白鼻症候群(一种真菌性疾病)都对牠们造成严重冲击,因此许多物种已被列为濒危或受威胁

梅德林说,「想像一下如果我们一夜之间失去蝙蝠会发生什么。没有牠们,农作物会被饥饿的昆虫肆虐,蚊子数量会激增,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他致力于说服人们认识蝙蝠对日常福祉的重要性,并认为提高认知能转变态度,将恐惧化为著迷,包含蝙蝠帮助龙舌兰种植,凸显牠们在授粉、害虫控制与生态健康上的角色。

他补充说「如果还有人害怕蝙蝠,我想邀请你多了解一点」,「牠们会赢得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