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约7000人的霍普镇,位于温哥华东方150公里处,是卑诗省内陆地区知名景点之一,电影「第一滴血」曾在当地拍摄取景。小镇充满祥和友善的气氛,未料有一天成为中国和台湾的外交战场之一。

16年前,霍普镇当局在纪念公园(Memorial Park)旁兴建了新的中央公车站,为美化市容,车站旁矗立两根木杆,每根木杆上都装饰著20面金属旗帜,40面旗帜中包括加拿大各省和地区的省旗,以及来自世界多国的国旗,中国和中华民国的国旗也都挂在木杆上。

2009年工程完成时,小镇当局表示,被选上的外国国旗,有些是向那些为自由献出生命的加拿大人之母国致敬,有些则是感谢这些国家对加拿大经贸和旅游做出重要贡献。

这些国旗平静地在旗杆上悬挂10多年后,去年7月,霍普镇长史密斯(Victor Smith)收到中国驻温哥华领事馆发出的一封邮件。邮件称木杆上悬挂中华民国国旗违反了加拿大的「一个中国」政策,要求撤下国旗。

隔天,史密斯回复称犯了「错误」,并承诺会移除国旗。

今年夏天,有台湾侨胞发现「国旗不见了」,一些人在网路上呼吁,希望大家向霍普镇当局发信。有民众写信强调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也有人说「小镇挂出国旗,对台湾人民是一种极具意义的欢迎和认可」;还有民众在信中表示「愿意捐款,帮忙制作并安置新国旗」。

上个月,驻温哥华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处长刘立欣也发信给霍普镇长史密斯,表示「移除国旗与当前台加双方紧密关系的势头背道而驰」。刘立欣并表示「台湾是加拿大印太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而卑诗省政府还将7月订为『台湾传统月』,此举令居住在此的台裔加拿大人深感不安」。

霍普镇议会本月11日讨论了国旗事件,该镇幕僚人员都建议恢复悬挂国旗,并表示这「象征著对民主价值的承诺、自我表达的权利以及促进民间联系,并不意味著正式的外交承认或违反加拿大的官方政策」。

小镇议员们最终同意重新挂回国旗。

史密斯也亲自发函给刘立欣,表示议会重视包容、尊重和多元文化,感谢台湾移民和游客的贡献,承诺将重新悬挂国旗。

刘立欣对消失的国旗将再度现身感到欣慰,她对中央社说:「感谢霍普镇议会做出公正的决议,也特别感谢热心的侨胞及台湾旅客挺身而出向当地政府和官员反映,让我们的国旗能再度立于霍普街头。」

曾写信给霍普当局并在社交媒体积极呼吁「让国旗回来」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口腔健康医学院台裔教授山人幸琪对中央社说,城市政府的核心是创造美好的公民空间而非议论外交政策,更何况加拿大的「一个中国政策」说得很清楚-承认中国政府的合法地位,却从未承认中国宣称对台湾有主权的论调。

山人幸琪说:「很高兴『希望镇』纠正自己的错误了,它真的是充满希望的好地方。」(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