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绝大多数议员形容中国是「威胁」。其中,保守党前党魁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质问,为何英国政府定调俄罗斯、伊朗、北韩为威胁,却仅称中国是「挑战」。


曾是自由民主党籍下议院议员、1997年进入上议院的艾尔顿男爵(Lord Alton)则提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前秘书长、工党籍上议院议员罗伯森(George Robertson)曾将中、俄、北韩、伊朗同列为「致命四国」(a deadly quartet)。


罗伯森是英国政府「战略防卫检讨」(SDR)主笔人之一。他是去年7月中旬、已获任命为SDR主笔人之后,提出「致命四国」之说,当时媒体曾注意到,此说法与保守党上一次执政(2010至2024年)后期将中国定调为「划时代的挑战」不同。


今年6月初发布、聚焦国防革新的SDR称中国为「复杂棘手且持久的挑战」,这也是英国政府目前对中国的定调。执政党工党籍下议院议员麦道高(Blair McDougall)今天接受中央社采访时指出,政府已警觉到中国构成的安全「威胁」,因此近日宣布挹注情报机关6亿英镑(约新台币240亿元),并拟加强应对北京的跨境镇压、长臂管辖。


麦道高说,中国足以构成安全威胁,同时也能提供经济成长机会,有效管控对中关系确实不易;英国有必要针对具体情况,衡量是否值得为了经济成果承受安全威胁。


以中国使馆建案为例,麦道高认为,一旦使馆落成,英国需承受的潜在成本过高,包括国家安全,以及流亡港人和其他受英国政府庇护的异议人士面临的恐惧。


尽管他不清楚中国巨型使馆建案是否将获批准,麦道高指出,他希望英中关系是双方都能够「有给有拿」,而不只是其中一方「一直拿」。若政府最后决定核准建案,麦道高说,英方必须从中方有所收获。


以对北京立场强硬著称的「对中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今天在英国住房、社区暨地方政府事务部以及内政部大楼外,发起街头行动,呼吁英国政府勿放行中国巨型使馆申请案。


现场有地方民众以及流亡和旅居英国的香港、新疆、缅甸及中国籍异议人士等,顶著伦敦摄氏约34度高温表达诉求,并喊口号「巨型使馆滚出去」、「不再噤声、不再恐惧,中国共产党在这里不受欢迎」。

 

来自香港、新疆等地人士1日前往英国住房、社区暨地方政府事务部以及内政部大楼外,抗议北京可望如愿在伦敦兴建欧洲规模最大中国使馆。 中央社
来自香港、新疆等地人士1日前往英国住房、社区暨地方政府事务部以及内政部大楼外,抗议北京可望如愿在伦敦兴建欧洲规模最大中国使馆。 中央社

中国巨型使馆计划争议

虽然使馆建案曾二度遭地方议会和政府否决,上一级的大伦敦市政府也选择不介入,但去年7月国会大选、发生政党轮替后,英国新的中央政府决定动用法规权限,于同年10月将中国使馆建案召回中央审议。主责的住房、社区暨地方政府事务大臣预计今年9月中旬以前对建案作出裁决。


受该部会支持、但依成立宗旨须提供专业独立意见的英格兰土地利用规划督察局(Planning Inspectorate)已就建案提出正面的评估结果,即建议核准。按往例,尽管可能对申请方提出附带条件,大臣的裁决多与督察局的评估结果方向一致。


史密斯批评,在使馆预定地,地面下有重要电缆通过,连接金融机构、甚至情报机关,批准建案将是十分荒谬的决定。


艾尔顿则质疑,英、中官方之间是否有秘密交易,例如以批准中国巨型使馆建案换取北京解除对英国国会议员的制裁。他说,他相信,所有被制裁议员都不会愿意涉入这种交易。


外交大臣拉米(David Lammy)24日在国会就英国对中关系全面盘点(China audit)报告重点结论时,中国巨型使馆建案备受出席议员关注。回应议员质询,拉米强调,英中政府之间没针对任何议题进行「肮脏交易」。


艾尔顿和史密斯皆遭北京制裁,理由为散布关于新疆人权情势的「虚假讯息」。史密斯是IPAC在英国的共同主席,艾尔顿、麦道高以及另一位参与今天街头行动的工党籍下议院议员奈许(James Naish)皆为IPAC成员。


奈许说,他的选区内有1000多位港人,为选民发声是他的责任,而许多港人确实担忧巨型使馆将影响他们在英国自由、安全生活的权利。


今天同时是英国「外国影响力登记计划」(FIRS)上路实施首日。FIRS与自2023年12月生效的英国「国家安全法」有关,目前仅伊朗、俄罗斯名列FIRS的「加强管控」等级,中国未入列,引发不少议论。


主责安全事务的内政副大臣贾维斯(Dan Jarvis)曾在国会表示,是否纳入FIRS加强级,「每个国家将被分别考虑」,政府决策将「以证据为基础」。


今天(7月1日)同时是香港主权移交28年周年,港区「国家安全法」施行(6月30日)满5年。(中央社)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川普重大胜利!美参院惊险通过大而美法案 范斯投关键票打破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