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报导,美中之间陷入关税谈判僵局,彼此都不愿成为先让步的一方。随著「解放日」已届满1个月,专家学者逐渐将这场川普与习近平间的较量比喻为「胆小鬼博弈(game of chicken)」,试图在不失面子的情况下,寻求互利结果。
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报导,过去1个月美中之间不断出现互相试探与否认会谈的说法,皆不愿意主动在公开场合提出对话要求。专家学者观察,「对等关税」议题已经成为川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之间的「胆小鬼博弈」,双方试图在不失面子的情况下寻求让贸易战降级的「互利结果」。
因此,目前的问题不在于双方是否进行会谈,而是会谈会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条件下发生,以及由谁主动提出。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庄嘉颖指出,双方应该会「来来回回」,因为华盛顿与北京都不希望被看成先让步的一方,「但整体而言,贸易战降温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因此双方有共同的动机」。
澳洲国立大学中华全球研究中心学者宋文笛表示,先承认自己启动关税谈判的领导人可能被视为在谈判中妥协,「就像两辆赛车迎面而来,看谁先转弯就被视为较弱的一方。而这一刻,双方都不想显得软弱。谁显现更绝望,谁就在谈判中丧失筹码」。
此外,庄嘉颖认为,这对于川普与习近平而言都还有另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对内交出一份胜利的成绩单」。
无论是川普或习近平,在各自国内都面临关税带来的经济压力。宋文笛分析,双方都明白这不再是「赢者全拿的局面」,川普知道不可能完全达到目标,所以正在寻找让中国适度让步、但又足以对内证明自己胜利的平衡点;对习近平则是一场「双层博弈」,因为中国必须应对中美双边谈判,同时在国内又要保持足够的面子,让中国领导层能继续维持东升西降的叙事。
但即便启动谈判也不代表中美关系将会稳定,因为在这一轮贸易战之前,双边关系就已颠簸不定。庄嘉颖认为,双方的姿态显示谈判仍未达到共同寻求出路的阶段,「或许都希望对方率先让步,因此将继续僵持下去,看谁先动」。
延伸閱讀:升级贸易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