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广播公司报导, 经济大衰退原本应该是罕见的,但「千禧世代」1981年至1996年间出生的人,在人生重要阶段却已经历过好几次。从童年时期的网路泡沫破裂,到大学毕业初入职场时,遇上2008年金融海啸,再到职涯稳定后爆发新冠疫情,他们的成长历程几乎与危机画上等号。
过去被称为「最不幸的一代」的千禧族群,曾在历次经济危机中延后人生大事。不少人是在2007至2009年间从大学毕业,当时正值金融风暴,就业困难,导致他们延后买房、结婚,甚至购买汽车等重大开销。
而疫情期间的另一波经济重击,加上学贷与日益上升的生活成本,让部分千禧族开始重新思考是否要生小孩。如今,随著川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动摇全球市场,引发新一波衰退的担忧,这群年龄约29至44岁的千禧世代,再次对经济不稳感到忧虑与疲惫。
有些人在 TikTok 上拍摄搞笑影片自嘲,表示自己也没什么建议可以给即将面对人生第一次经济衰退的 Z 世代;也有人分享自己如何为经济风暴做准备。但大多数人,只是上网看迷因、发发笑话来纾压。
加州洛杉矶地区的38岁房仲Jeremy Dozier在TikTok上发布许多搞笑影片,来表达对当前经济状况的不满,「这些事我们也控制不了,所以倒不如用幽默去面对它、拿它来开个玩笑,」。
Dozier很清楚经济衰退的痛苦:他在2008年毕业,当时找不到正职工作,只能做临时工,等到疫情来袭时,他已在稳定职位待了10年,却仍遭裁员,「每次我们好不容易有点起色、以为终于要顺利了,就又出事了。」
TikTok成了他情绪抒发的出口。今年2月他发布一段影片,背景音乐是《悲惨世界》的〈I Dreamed a Dream〉,他假装哭泣,标题写著:「千禧世代准备在40岁前经历第四次经济衰退」,获得了2万3千个赞和数百则留言。
密西根大学迪尔伯恩分校行为科学系的社会学教授阿伦森(Pamela Aronson)指出,对年轻人来说,讽刺和迷因成为越来越常见的情绪调节方式,「社群媒体是一种文化共享的空间,这些幽默的表现方式会在数位世界中被扩散,也影响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和理解」。
并非所有千禧世代都在过去的经济低谷中一败涂地。事实上,有一部分人反而在疫情期间成功购屋。而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其实不限于千禧世代。圣地牙哥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图温奇(Jean Twenge)就指出,她在2023年的新书《Generations》中主张,真正造成世代差异的,是科技而非历史事件,「千禧世代在成年初期遭遇过极惨的经济困境,好不容易重建起来,也经营得不错了,现在又担心再来一次会让一切归零,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我也认为,这种担忧其实是普遍存在于各年龄层。」
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经济研究访问学者萨贝尔豪斯(John Sabelhaus)警告,「现任国会的整体策略仍可能造成重大冲击」,而如果此时经济真的下行,对千禧世代将是极其不利的,「千禧世代正处于创业与经营事业的黄金期,这些原本就很冒险,若再加上宏观经济风险,情况只会更糟」。
佛州内容创作者Christie Cronan说,她制作的相关影片让同世代感受到共鸣与安慰,「大家都感受到同样的情绪。无论人们是否愿意承认,我们确实正处在某种程度的经济下行阶段。」他的影片引来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焦虑与因应方式,有人说开始自己种菜,有人则表示已经买了第二台冷冻柜,打算趁关税上涨前先囤点冷冻食物,「留言的人虽然都在讨论自己的难处,但整体氛围还是充满幽默与一种社群的凝聚力,」他说,「我们会一起挺过这场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