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香港01」网站撰文分析,提出许多值得让台湾民众深思之处。
内文首先提到,多年来,从蔡英文政府到赖清德接棒,民进党对美台关系有一套自我感动的叙事:从军售协议到台积电赴美设厂,从对美天然气采购到加入印太战略,民进党政府凡事紧跟美国步伐,代价高昂,始终期待能换得「准盟友」地位。尔今,川普不改论调,仍理直气壮坚持台湾偷走美国的晶片工业,并高调宣布对台课征32%的关税,无情拆解了这场长达近九年的政治浪漫。
内文指出,民进党政府反复强调「台美关系坚若磐石」,如今川普冷酷的关税清单告诉台湾人,这块「磐石」其实是「卵石」,脆弱、易碎,无法承受强权国家的现实算盘。连台积电赴美投资都无法换来一丝关税豁免,更别说那些文青式的外交词藻。
分析提出台湾或许会纳闷:「台湾到底做错了什么,才会被川普如此对待?」但答案其实不在于「做错」,而是「以为自己重要」。台湾在对美顺差中名列前茅,按川普那套「以逆差定关税」的算法,台湾就像一尊走在红毯上却没有穿鞋、丝毫没有遮掩防护的瓷娃娃,无论多么自信地微笑、走上积极的「崇美」台步,一旦碰上地缘政治颠簸、遭遇逆鳞美国利益的大锤还是会碎,且是一地的粉身碎骨。
文中还回顾川普第一任期,他便从来没把台湾当作真正的「朋友」。他眼中没有友谊,只有数字。蔡英文在任时曾以「世界的台湾」自勉,却似乎忘了,对川普来说,世界只有「对美输出是否占便宜」这一条标准。
最讽刺的是,就在川普宣布对等关税前一晚,台湾行政院长卓荣泰才在脸书呼吁台湾民众「安心入睡」,仿佛一切尽在掌握。结果一觉醒来,32%的重税铺天盖地而来。台湾行政院今天一早临时召开应变会议,急忙列出「三大不合理」,但这些反驳听在华府耳中,不过是鸡蛋碎后的呢喃。
总的来看,台湾向美国让渡的不只是关税筹码——从台积电赴美设厂、台湾中油加码对美天然气进口、对美军购不断扩大,再到全面配合美国对中国大陆的科技战,民进党政府几乎已将「亲美」升华为一种信仰,仿佛只要紧抱华盛顿大腿,就能免于世界的风暴。如今,这种信仰在川普冷血的关税表格中,被毫不留情地打回现实。
文中更点出,这32%的税不只针对台湾,也波及台商重镇如越南与泰国,分别被课征46%与37%的对等关税。川普这回对「洗产地」问题毫不手软,连台湾转单出去的那条后路也一并封杀。所谓「供应链外移」,在全球性关税新时代下,恐怕也是南柯一梦。
有美国财经媒体预估,台湾对美出口将因此重挫63%,GDP可能下滑3.8%。这不仅是数字,更是一场制度性风险的总体体现:台湾的出口占GDP比重高达六成,其中四分之一输往美国。美国市场一缩,等于掐住了台湾经济的咽喉。
而台湾「以为」自己是美国的盟友,却只是美国策略下的一颗棋子,或者说,一只能提供技术、压低价格的代工母鸡。这只鸡即使为美国产下金鸡蛋,也可能在华府政策一变时,被当成主菜送上关税桌。不禁令人遥想不久前才被当成菜单上料理的乌克兰。
该媒体评论者也观察到,眼见川普关税大刀挥落,台湾民众党与国民党政客自然接连砲轰民进党政府「错估情势」,甚至形容现政府为「睡觉政府」。这类的批评固然带有政治操作色彩,但民进党政府显然也欠台湾社会一个答案——当初信誓旦旦投入「印太战略」怀抱时,有没有想到这一刻会来?当年大声说「美国是台湾最坚实后盾」时,有没有计算过,美国会不会摇身一变,突然改口把台湾当成「最大出口威胁」?
川普回锅白宫不过一季的时间,即以关税重拳向全世界耀武扬威,这不仅是即将而来的全球经贸战前哨,更像是对台湾未来四年外交思维的一次公开测验。分析评论道:赖清德政府在美台关系的第一题就交了白卷。
若说「台美关系,坚若磐石」是民进党外交论述最鲜明的口号,那么此刻现实带给台湾的图像,无疑是「对美关系,以卵击石」。终于这一次,台湾总算亲身感受到的地缘政治现实——并非敌人可怕,而是「自以为是朋友」更可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