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代谢研究所研究显示,大脑中的一个活动过程会让我们在进食后感到饱,同时也会使我们渴求糖。

小鼠吃饱之后,再看到主食递上来,可能连一口都咬不下去,但此时若是递上糖,牠们摄取的热量会是原来的6倍,大脑中称为「前-脑啡-黑细胞促素-皮促素」(POMC)的区域还会亮起来。

但若「关闭」大脑中的这个重要活动,牠们吃饱后就不会再摄取过多的糖。

甜点的诱惑很少人能抵抗。业者提供
甜点的诱惑很少人能抵抗。业者提供

研究人员说,从进化角度来看,这是有道理的,因为糖可以快速提供能量,但自然中很难找到,所以穴居人的大脑会演化成能吃到糖的时候就吃。

研究人员给小鼠吃牠们平常吃的颗粒状食物,只含3%的糖,牠们会在90多分钟内吃饱。之后再给牠们更多相同的食物,或给牠们含糖量35%的甜颗粒。

结果发现,小鼠不仅吃了更多的「甜点」,牠们的POMC神经元还会分泌可产生愉悦感的脑内啡(Endorphins)。即使是看著含糖量高的颗粒也会引发这种大脑活动——就像看著朋友的甜点你会突然感到饥饿一样。

但这种大脑活动是可以停止的。

当POMC神经元产生的脑内啡被阻止向其他细胞发送信号时,小鼠并没有吃太多的糖。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情人节放闪PK!英国威廉与哈利王子晒恩爱 梅根加码秀二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