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今天宣布实施「对等关税」,指示各部会全面检讨贸易伙伴对美国实施的「不对等」措施,包括关税、增值税等歧视性税收、补贴、汇率操控、繁琐监管、市场准入限制等,称美国「不会再容忍」。预计4月1日前完成检讨,4月2日起川普将宣布各国税率的上路时程。

面对关税大刀突如其来,总统赖清德今天上午将召开国安会议因应。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讲师郭哲玮分析,对等关税的概念是「你课我多少税我就回敬多少」,台湾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多元,机械与电子设备遥遥领先,「对等关税」将影响资通讯设备产业,但幅度不大。

他指出,这几年来,台湾几乎没有对美国进口的机械以及电子设备等零件产品课征关税,因此川普如果执行「对等关税」,美国政府同样不会对台湾输美的电子产品课太多税,「考量到台湾产品的性质,对台湾产品课税未必符合美国利益,还可能伤了消费者」。

他表示,台湾输入美国的电子零件、制造电子产品的器材及光学仪器等,不像加拿大或墨西哥等出口到美国的药物及食品是属于「直接到美国消费者手上」的终端产品,而是全球产业链重要的一环,扮演垂直整合角色。

郭哲玮指出,换句话说,对台湾产品课税,影响的是美国终端电子产品的品牌及厂商,最终由消费者承担的可能性高。

台湾输美产品的另一项特色在于替代性低。郭哲玮以加拿大药品及墨西哥的农产品为例,指美国都有可替代的本土制产品,但台湾输美的资通讯产品或是晶片,美国未必有本土厂商能替代,电动车大厂特斯拉(Tesla)及苹果对台积电晶片的需求,就是最佳实例。

美国智库东西中心(East-West Center)兼职研究员江敏华则指出,要评估对等关税影响上比较「尴尬」的地方是,现在无法确定川普政府届时是否以「物品对物品」来征税,例如台湾征收美国资通讯产品多少关税,美国就对台湾同类产品祭出同等税率。

她表示,对等关税也可能以「平均值」来运作,也就是以台湾对所有美国物品征收关税的平均值,来「反征」台湾输美商品,厘清后才能评估台湾厂商受到的实际影响。

江敏华指出,川普大动作征关税的政策,意在落实减税及减少联邦政府预算赤字这两大竞选政见,想以关税收入弥补预算赤字。但考量到无差别征收关税存在推升物价的可能性,川普这么做等于变相让政府收入来源「从纳税人转移到消费者」。

此外,川普今天再次将关税大刀瞄准台湾晶片。江敏华指出,这已经违反美国对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资讯科技协定(Information Technology Agreement)。

根据中央社,资讯科技协定适用半导体、电脑及通讯设备等高科技产品,目的在于消除这类产品的关税,提高产品进入WTO会员国市场的机会。江敏华说,如果川普真的铁了心对台湾晶片征关税,台湾晶片厂受到的影响也不大,原因在于台湾真正出口到美国的晶片量不高,多是在亚洲国家组装,才出口成品到美国。

「比较令人担心的是美国要求台湾将生产晶片的科技或工厂转移到美国」。江敏华说,除非美国政府愿意再补助,否则难度高,毕竟盖晶片厂需耗时数年,更别提需投入的高额成本。

延伸閱讀:川普二度上任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先别管嘉明的味道了!科学家告诉你木乃伊的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