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History Extra》报导,距伊丽莎白一世驾崩已四百多年,但关于20世纪某个神秘坟墓内发现的骨骸,至今仍引发阴谋论者猜测——伊丽莎白一世其实可能是一名男性。 

当年,得知西班牙无敌舰队被击败后,她曾霸气宣告:「我知道自己拥有的是孱弱女子之躯,但我拥有国王的心脏与胆识。」这句令敌人闻之丧胆的历史名言,如今却被怀疑论者视为是「史上最伟大的骗局之一」的关键线索。

作为都铎王朝最后一位、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伊丽莎白一世的统治充满戏剧性。  

她于 1533 年 9 月 7 日出生于英格兰格林威治的普莱森舍宫(Palace of Placentia),父亲是亨利八世,母亲则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Anne Boleyn)。然而她的母亲在她年仅三岁时,便因叛国、通奸与乱伦罪名被斩首。  

但在这场悲剧发生之前,伊丽莎白的降生本就充满失望,因为她的父母原本预期她会是一名男孩,以延续王室血脉。亨利八世曾笃信,他甘愿冒著失去王位风险而迎娶的安妮博林,一定会为他诞下一名王子。因此,他甚至早在安妮临盆前,就已命令秘书拟好王子的诞生公告。  

十岁时,伊丽莎白染上一种极为致命的疾病,几乎夺走她的性命。 据阴谋论者所称,当时宫廷内弥漫著恐慌,因为国王正从伦敦赶来探望被送往外地、以避免感染瘟疫的公主。  

据传伊丽莎白公主高烧不退,病情持续数周,期间大量出血,接受放血治疗并不断呕吐,最终身体虚弱至无法支撑。在国王到来的前夜,他最钟爱的女儿已病入膏肓。  

根据美国作家兼历史学家贝瑞(Steve Berry) 2013 年出版的《国王的骗局》(The King's Deception)一书的说法。到了早晨,伊丽莎白已经去世。

这本《纽约时报》畅销书声称,伊丽莎白的侍从策划了一场惊世骇俗的阴谋,欺骗了她的父母、王室,甚至整个世界。  

尽管伊丽莎白不是亨利八世梦寐以求的王子,但当时十岁的她,已经成为都铎英格兰最具价值的孩子。她可以与法国或西班牙的王子联姻,以此巩固国际盟约,而她的子嗣则能确保亨利八世渴望已久的都铎王朝延续。命运弄人,国王最大的希望与遗产如今都寄托在伊丽莎白身上,任何破坏这一计划的因素,都绝不会被轻易放过。  

伊丽莎白的女官艾许莉(Lady Kat Ashley)和她的监护人帕里(Thomas Parry),深知若将噩耗告知国王,必将付出生命代价。保护公主是他们的唯一职责,而失职将被视为叛国罪。根据作者说法,他们唯一能掩盖真相、争取几天时间以便逃亡的方法,就是欺骗国王。  

艾许莉最先想到的办法,是从村里找个女孩,给她披上公主的长袍和斗篷,以此蒙混过关。 但当时,有个男孩来自当地一个名叫内维尔(Neville)的家族。他虽然举止笨拙,年龄比伊丽莎白小一岁左右,但过去几周一直是公主的玩伴与同学。 由于没有时间另寻合适人选,帕里与艾许莉决定铤而走险,强迫这名男孩换上公主的衣服。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场骗局竟然成功了——根据阴谋论的说法,国王极少见到女儿,且向来习惯她在宫廷场合中保持沉默。帕里和阿什利意识到,若他们承认所做的一切,国王的怒火将无可遏制。他们或许能逃离英格兰,但他们的家人肯定会被处死。  

另一方面,熟识公主的人本就不多,经过几个月的时间间隔,几乎没有人能百分之百确认她的身份。而这男孩已经成功欺骗了国王,这才是最关键的部分。  

据阴谋论者称,在侍从们将真正的伊丽莎白都铎埋葬于庄园内的一座石棺中后,他们决定最好的自保方式,就是教导这位毕斯利男孩(Bisley boy)如何成为一位真正的公主。 

 

伊丽莎白一世是父亲亨利八世(左)与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所生。翻摄wikipedia
伊丽莎白一世是父亲亨利八世(左)与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所生。翻摄wikipedia

然而,曾在著作《安妮博林与伊丽莎白一世:改变历史的母女》(Anne Boleyn & Elizabeth I: The Mother and Daughter Who Changed History)深入探讨了伊丽莎白生平历史学家博尔曼(Dr. Tracy Borman)——接受 《History Extra》采访时表示:「这恐怕是历史上最荒诞不经的阴谋论之一。」

但写过《德古拉》的知名小说家斯托克(Bram Stoker),也曾支持该说法。 这位爱尔兰小说家坚信,真正的伊丽莎白公主已去世,而替身其实是玛丽霍华德(Mary Howard)与亨利菲茨罗伊(Henry Fitzroy,亨利八世的私生子)的儿子,因此长相与都铎王室有相似之处。  

这场「毕斯利男孩传说」(Bisley Boy Legend)的争论围绕著伊丽莎白一世的一生展开,特别是她对婚姻的拒绝、她的妆容与行为,以及她死后的神秘安排。  

伊丽莎白是英格兰第一位订制高跟鞋的女王,她的统治甚至启发了莎士比亚。而她公开声称,身为君主,她「嫁给了整个国家」,而非某一个男人。  

她有时也暗示,父亲亨利八世六次婚姻的混乱,尤其是母亲被送上断头台的悲剧,让她对婚姻心生畏惧,终生未嫁。  

她终生以厚重的妆容与假发示人,从不允许任何人看到她未装扮的样子,这也加深了外界对她身份的猜测。 

在她弥留之际,她指定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James VI)为继承人,他的母亲是她曾经的对手——苏格兰女王玛丽(Mary, Queen of Scots)。然而,她的遗言却意味深长:「我不希望任何『无赖』来继承我的王位,除了国王,还有谁能继承?」这句话引发了阴谋论者的猜想:难道她自己就是那个「无赖」,一个伪装成女王的男人?  

美国作家史蒂夫贝瑞(Steve Berry)指出,伊丽莎白去世后,并未进行尸检,这与当时王室成员的处理方式大相径庭。  而且,她的葬礼低调至极,未举行宏大的国葬,最终她的遗骸与异母姊姊玛丽一世(Mary I)合葬于西敏寺。这些疑点让贝瑞主张,现在正是打开伊丽莎白墓穴的时机,以现代科技验证她的骨骼是否属于女性,甚至是否曾有人偷换王室遗骸。  

历史学家博尔曼(Tracy Borman)则认为,伊丽莎白一世一生中就已经面对过关于性别与性取向的质疑,因为当时的社会难以接受一位女性能如此聪慧、果断,并以铁腕统治国家。博尔曼认为,虽然亨利八世不常见到伊丽莎白,但作为父亲,他应能辨别出自己的女儿是否被掉包。此外,身为女王,伊丽莎白几乎从不独处,她的侍女们会帮助她穿著层层叠叠的华服,因此如果她是男性,秘密早就该被揭穿。  

最具决定性的是,当时各国大使会密切关注伊丽莎白的生育能力,甚至有详细记录显示,她拥有规律的生理期,并接受过医师检查,这让「她其实是男性」的理论难以成立。此外,历史上也有不少传闻称伊丽莎白曾与多名男性发生亲密关系,甚至拥有私生子,这些传闻都与「她其实是男人」的阴谋论相矛盾。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做啥都被酸!梅根马可为野火受灾户索明星周边 网友讽「能拿来搭帐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