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部次长何晋沧表示,这项场域的启用是台湾车辆产业智慧化与国际化的重要一步。经济部透过科技专案投入10亿元,陆续建置智慧座舱、多合一驱控系统等国际级验证能量,如今再添亚洲最前瞻的自驾车测试设施,让台湾在全球智慧车发展链中取得关键地位。面对全球关税政策变化与中国低价竞争压力,他强调台湾在系统整合与ICT链结上具有差异化优势,将持续以政策与资源支持车辆中心成为亚洲一流研测基地,助力业者抢攻AI车电兆元商机。

车辆中心董事长王正健。吕承哲摄
车辆中心董事长王正健。吕承哲摄

车辆中心董事长王正健指出,启用的「天候环境隧道测试区」与「高架道路测试区」能重现降雨、浓雾、逆光、匝道汇入、上下坡等情境,让智慧车辆在各种气候与道路环境中进行感知与决策测试。施工中的「市郊道路测试区」预计2026年完工,将进一步模拟复杂交通环境。车辆中心将整合研测与商品化服务,协助业者从研发、验证到市场导入,形成完整链结。

车辆中心总经理廖学隆。吕承哲摄
车辆中心总经理廖学隆。吕承哲摄

车辆中心总经理廖学隆补充,全新场域具备「全天候、全速域、全车种」的完整验证能力,包含三大测试道。首先是天候环境测试道,全长200公尺、宽15公尺、高5公尺,最高测试时速可达110公里,比日本测试场的60公里高出一倍。该区可模拟每小时20至100毫米豪雨、能见度10至100公尺的浓雾,并设有白光与黄光逆光模拟,验证感测器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

第二条高架桥测试道长600公尺、宽10公尺、高4.6公尺,可模拟GPS遮断、桥下遮蔽与多车协同行驶。廖学隆指出:「我们甚至能在桥下进行定位中断测试,观察AI车辆的即时反应。」目前已有中兴开发的自驾列车系统在此验证队列控制与插队演算法。第三条市郊测试场预计明年中秋前完工,将设有十字路口、圆环与停车区,模拟实际道路的交通变化。

整体建设采「地柱装施工法」减震降噪,缩短工期三个月,并导入ESG永续设计,铺面使用回收材料、降雨系统采回收水循环运作,「确保不浪费一滴水。」天候隧道内共有2,376个喷雾孔与1,098个起雾喷头,可灵活控制气候条件,让车辆在极端气候中进行完整测试,展现台湾车电验证的国际水准。

车辆中心自驾场域负责人黄品诚协理。吕承哲摄
车辆中心自驾场域负责人黄品诚协理。吕承哲摄

新场域启用后,将为国内车电与智慧驾驶系统厂商提供国际接轨的测试平台。ADAS辅助驾驶可于豪雨与浓雾中进行侦测反应测试,自动驾驶系统亦可在高架与GPS遮蔽环境下验证路径规划与控制稳定性,缩短产品开发时程并提升可靠度。未来,该场域也将吸引国际车厂与系统商进驻合作,推动台湾成为亚洲智慧车电创新中心。

车辆中心智慧车电自驾车场域今正式启动。吕承哲摄
车辆中心智慧车电自驾车场域今正式启动。吕承哲摄
车辆中心智慧车电自驾车场域今正式启动。吕承哲摄
车辆中心智慧车电自驾车场域今正式启动。吕承哲摄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日月光收购ADI马来西亚槟城厂 强化全球封测产能与长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