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美琴参观「价值创新 ITRI前行」特展,强调工研院长年扮演台湾科技创新的推手,见证台湾在半导体、生医与工程等领域的突破。她致词指出,台湾总能在挑战中创造奇迹,工研院正是连结产官学研的重要平台,期许持续努力,在传统工业、AI应用、医疗健康等领域发挥关键影响力,成为改变世界、让台湾更好的力量。
萧美琴逐一肯定新科院士的贡献。她指出,米玉杰在先进半导体研发与制造上贡献卓著,推动设备供应链本土化;余俊彦带领中鼎工程布局全球,展现台湾工程竞争力;蔡长海推动新药、基因及AI研发,奠定台湾生医国际地位;罗唯仁突破技术瓶颈,取得全球专利并带动供应链成长;倪衍玄则在B型肝炎防治与儿童健康政策成就卓越。她强调,五位院士实至名归,也象征台湾在国际舞台的持续突破。

工研院董事长吴政忠致词时表示,今年适逢第14届院士授证典礼,表彰在产业上具卓越贡献的菁英。本届院士涵盖半导体、工程营造与生医医疗,展现台湾在先进制程、工程永续与医疗健康上的厚实能量,不仅强化科技实力,更提升国际影响力。他并指出,近5年COVID-19疫情、乌俄战争与生成式AI崛起,都加速全球格局重塑,未来晶片与AI将成为各产业创新的核心,也是台湾的重要契机。
吴政忠强调,工研院52年来始终与政府政策、产业需求并肩前行,从半导体、资通讯到「五大信赖产业」,推动AI化与数位双轴转型。展望未来5至10年,工研院将不仅聚焦于关键技术,还将推动跨域系统整合,率先投入人形机器人、无人机及无人载具等领域,承担产业尚未投入的前瞻任务,协助台湾抢占国际先机。今年首度举办的「ITRI Innovation Week工研院创新周」,正是整合研发成果并与国内外产业链结的重要平台。

五位新科院士也在典礼上发表感言。米玉杰表示,回顾30年职涯,在台积电与团队共同突破技术瓶颈,开发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技术,此次荣誉是莫大肯定,也期许自己持续推动创新。余俊彦指出,这不仅是个人荣耀,更是工程产业的鼓舞,他提及中鼎采用工研院技术,在南科打造全球首座工业废水再生至半导体制程的再生水厂,树立绿色工程典范。
蔡长海表示,工研院是台湾顶尖的应用研究机构,未来希望结合产官学界发展精准智慧医疗、人工智慧与新药开发,打造全球领先的生医产业。罗唯仁则指出,AI将带来新一波产业契机,工研院能统筹「晶片」、「资料中心」与「应用软体」,打造世界级平台。倪衍玄则说,台湾的优势在于跨领域整合,工研院能结合生技、资通讯与AI,带动难以取代的竞争力,期望持续为全民健康带来新价值。
「2025 ITRI Innovation Week工研院创新周」自9月15日起一连五天举行,内容涵盖「院士会议」、「2035跨域创新」、「智慧医疗」、「南方产业转型」及「机器人&无人机」论坛,邀集国内外专家剖析科技趋势。期间并举办「智权新创周」,以智财策略结合新创能量,链结全球市场机会。创新周亦推出「价值创新 ITRI前行」技术特展,展示「AI百工百业亮点技术」,呈现创新如何落实于产业与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