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严谨流程获国际大厂信任,明年营收挑展双位数成长

柳纪纶透露,公司目前保管的一、两百颗矽光子样品,每颗价值相当于一台宾士 E-Class 车款,因此特别设立高规格柜体保存,并建立严谨流程,确保样品与数据安全,也成为泛铨赢得国际大厂信任的重要基础。

柳纪纶强调,矽光子不是短期题材,而是确立的长期方向。今年因折旧与人力支出为成本高峰,第四季起随新设备与专案进入验收,业绩将逐步发酵。他直言:「现在大家看到都是年增 11、12%,明年应该是双位数,我们希望前面不是 1,对未来是乐观看待的。」

矽光子专利领先,支援埃米世代制程

柳纪纶表示,泛铨已于台湾与日本取得矽光子光损设备专利,涵盖设备建置与工法应用。不同于传统仅检测已封装元件,泛铨聚焦于 PIC(光子积体电路)内部光波导的异常分析。公司利用自研 OFDR(光学频域反射技术)系统快速定位漏光点与断点,再配合 FIB 截切与 TEM 高解析分析,提供完整「光学定位—材料解析」服务。

目前厂内设有矽光子专区、材料分析专区与 AI 产品专区,主要合作对象包括台湾晶圆龙头与美国 AI 大厂,双方均要求分区管理,以确保机密隔离。柳纪纶直言:「两家公司互相都不希望别人看到彼此的东西,我们干脆分开来做。」

除了矽光子,泛铨亦启用 SAC-TEM(球差校正穿透式电子显微镜)中心,具备次埃米(sub-Å)解析度,结合 EELS、EDS、3D STEM 等量测技术,能掌握原子尺度缺陷、应变与元素分布。柳纪纶指出,这是公司创业二十年来首次由客户要求必须购置的设备,甚至为此专门兴建厂房。SAC-TEM 目前已进入客户稽核阶段,预计年底正式投入营运,将成为关键技术战力。

多通道光学量测方案,助攻CPO验证

泛铨今年展会另一亮点是多通道光学量测方案,最多可支援 16 通道雷射同步输入测试,能精准侦测波导漏光点与断点,并追踪光讯号经过多个元件后的光谱变化,确保光路完整性。此技术被视为业界领先能力,可大幅缩短客户光引擎与 CPO 产品的研发迭代与量产验证周期。

柳纪纶表示,目前矽光子与 AI 分析合计约占营收7~8%,近期因客户组织调整稍有停滞,但趋势不变,预期 10月后需求将重新加速。随著 CPO 成为资料中心核心互连架构,检测需求将快速放大,泛铨已准备好在研发与量产过程中提供完整材料与故障分析服务。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Fed料下周降息 道琼首度冲上46000!美股3大指数齐收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