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期新台币升值议题,鸿海财务长黄德才表示,集团主要以美元为交易货币,因此营收与成本间形成自然避险,但由于公司以新台币编制财报,汇率波动仍将影响帐面营收表现与存货成本、业外损益,并举例,若新台币兑美元年平均汇率升值1元,将导致营收下滑约3%、毛利率减少约0.1%。为因应汇率风险,鸿海已采行多重策略,包括与客户合约中设定汇率调整条款、提高报价频率,以及运用金融避险工具进行对冲,所以整体影响可控。

刘扬伟表示,今年全年云端网路产品的占比将会接近消费智能产品。鸿海早在四、五年前就已经看到「区域制造」会是一个趋势,而且当时就开始著手,把制造能力往各个区域扩展。我们用灵活的供应链管理,加上在地生产的策略,现在已经在全球建立了233个稳固的据点。如今面对关税以及全球地缘政治所带来的经贸环境冲击,鸿海因为布局较早,受到的影响也较轻。

至于大客户苹果打算加大iPhone从印度出口供应美国市场,刘扬伟表示,鸿海不评论单一客户或产品,但是鸿海在当地有强大的训练体系与庞大的场域,鸿海自2006年即进入印度市场,期间累积管理当地员工、供应链及物流的能力,这是其竞争优势与快速扩充的关键原因。针对客户需求,鸿海会在产能、组装与零组件布局全力配合,目前观察到供应商陆续在印度设厂,预期在供应链日益完整下,印度制造的竞争力将会逐步显现。

鸿海说明,集团在全球的这些生产据点,横跨了24个国家,除了亚洲是主要的基地之外,我们在美洲拥有超过50个据点,欧洲与印度也分别布局超过10个据点。集团在各地更累积了多年的在地营运经验,和充沛的人力资源。这样的布局,让鸿海能够快速回应客户的需求。

至于关税问题,是否有部分客户有提前拉货情况,以及是否担心下半年动能低于上半年?刘扬伟回应,从第一季主要产品表现来看,电脑终端与消费性智能产品营收,与去年同期相比皆有强劲或显著成长,这是近5年少见双成长状况,除了疫情期间,这的确是反映了关税导致的提前拉货现象。

刘扬伟表示,除了关税、地缘政治、以及全球货币政策的变动,可能影响全球景气表现之外,即使目前的销量预估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因为汇率的关系,可能会影响到转换成台币之后的营收金额,相较于三月份来看,集团对今年展望会比较审慎一些,故略为调整今年的展望从「强劲成长」调整到「显著成长」。

延伸閱讀:新台币暴升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广达Q1财报|AI伺服器旺!每股赚5.06元创新高 资本支出上看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