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指南提出三大重点:第一是影片内容比观看形式或装置更关键,高品质、鼓励正向思考和人际互动的内容,能够激发青少年思考与共鸣;第二是没有单一适用的观看时间标准,反而是理解孩子为何想看影片、是否记得休息、会不会因此忽略运动与睡眠更重要;第三是提升孩子的数位识读力,包括辨别AI生成内容、了解广告与赞助内容、发展独立思考能力,而这些都需要大人以身作则、保持开放心态与孩子交流。

YouTube也强化平台上的青少年保护措施,特别针对那些「一开始看似无害,但反复观看可能产生误导」的影片类型,包括快速致富、作弊恶作剧、或对他人不尊重的内容,透过演算法分散这些影片的接触率,防止青少年深陷其中。平台也预设开启「休息片刻」与「就寝时间」提醒,鼓励青少年适时离开萤幕、好好休息。

此外,YouTube的「受监督模式」让家长能够在家庭中心与孩子共同管理帐号,追踪观看纪录并接收重要通知;而13至17岁的创作者上传影片时,预设为私人,提供更多保护。

无论是十年前推出的YouTube Kids、还是这次的新指南与更新功能,可以看出YouTube背后的思维都很一致—让数位世界成为青少年探索、成长与连结的安全基地。面对连假将至,或许就是个好时机,与家中的孩子一起重新思考数位使用的方式,在娱乐与学习之间,找到身心都平衡的节奏。毕竟,在这个什么都能在网路上找到的时代,最需要被「看见」的,反而是孩子的情绪与需要。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325万人抢看!Switch 2正式登场 6/5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