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事件引发资本市场开始质疑美国对中国的AI技术封锁是否失效,甚至影响到北美4大CSP(亚马逊、Google、微软、Meta)对AI晶片的需求,连带使辉达股价波动,改变AI产业投资逻辑。

但中国AI真能「弯道超车」?虽然OpenAI推出新模型速度的确有放缓迹象,但黄仁勋在CES提到「缩放定律」(scaling law),除了前期训练,后期训练及测试时间缩放(Test Time Scaling)也是AI发展的关键。此外,DeepSeek被指透过5万颗遭出口管制的H100晶片训练AI,而非论文所称的2048颗H800,中国走私辉达AI晶片并非新鲜事,去年外媒就曾报导,近期更有企业疑似透过新加坡等第三国购买辉达AI晶片。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在美国封锁下,仍逐步累积算力资源。

此外,DeepSeek运用蒸馏模型(Model Distillation)与API开源策略,降低计算成本,虽称不上创新,却让市场看见不需大量砸钱购买AI晶片,也能打造高效能AI模型,让AI更快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

若DeepSeek想朝通用人工智慧(AGI)迈进,仍需庞大算力支持,反而需要更多AI晶片,因此,辉达、AMD、英特尔等处理器厂商迅速行动,宣布自家产品支援DeepSeek模型,微软更称可在Copilot+ PC运行。与其讨论中国AI是否「弯道超车」,不如说这场技术突破促使美国企业寻找新的AI发展路径。与其恐慌,若矽谷选择拥抱变革,探索新的AI发展模式,这才是美国在AI竞争中的核心优势。

延伸閱讀:壹短苹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贸易战开打!加拿大、墨西哥出手反击川普关税 中国「最乖」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