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决赛评审的Matzka 表示,他期待参赛者一上台就展现破表气势,「前三十秒就要让大家感受到这团准备好把舞台烧掉了。」并祝福所有入围者尽情享受舞台。
今年决赛于驳二LIVE WAREHOUSE举行并开放观众购票进场,凭票根可免费参观「POP! POP! POP! 流行音乐互动展!」或「蓝宝石大歌厅《秀场传奇》故事展」,邀请乐迷到场力挺。
高雄流行音乐中心执行长丁度岚表示,今年《乐团兴奋波》报名者年龄层从 16 岁到 54 岁,因全面放宽参赛资格,风格与编制更为多元,涵盖摇滚、放克、R&B、民谣、电子、后摇等类型,整体呈现比往年更奔放的创作面貌,金属与庞克乐团的参与也更为亮眼。5 组后摇演奏团及6 组双人组合的加入,使整体风格展现出更明显的多元面向。
他强调,《乐团兴奋波》的核心精神是为新生代创作者打造舞台,今年参赛队伍遍布全台,并吸引澳门、内蒙古、马来西亚等海外团队投稿,让竞赛展现更鲜明的国际色彩。执行长丁度岚也勉励 12 组复赛入围者在舞台上全力以赴,并预告进入决赛的前五强,有机会登上 12 月 14 日《下酒祭》舞台,向乐迷展现台湾流行音乐的创新能量。
本届初选由评审长左光平、陈玠安与因奉共同审查,选出 12 组复赛名单,包括「!CON」、「BRBP」、「ivory Plain 象牙平原」、「Nanashi ナナシ」、「Optical Orca 光学虎鲸」、「木匠兄弟」、「好大一把勇者剑」、「含金鹊」、「昴宿Pleiades」、「硝子羊」、「夏璐璐 Shiyaruru」、「离岸流」(依笔画排序)。
左光平指出,《乐团兴奋波》聚焦挖掘新秀,今年投稿在叙事方式上更具多样性,从概念明确到重视氛围的作品皆具特色,他认为全面开放参赛条件有助于让不同风格的创作者被看见;因奉则观察,多数团队在音色运用上仍偏向既有框架,建议创作者多吸收不同类型音乐,以突破惯性;陈玠安提醒,歌词不仅是文字呈现,更需与旋律相互作用,他强调比赛的核心在于展现创作者本质,而不是迎合潮流。
本届决赛评审之一为曾获金曲奖「最佳乐团奖」与「最佳原住民族语专辑奖」的 Matzka。他建议参赛者不要只想「我要赢」,而要想「我要让大家记得我」,并将每次舞台当作人生的作品,「演完这场,全世界都会多一批你的听众。」他指出,舞台上的整体气场往往比纯技术更能抓住观众,团员间的默契与 Groove 是关键。
他也提醒:「前三十秒就要让大家感受到这团准备好把舞台烧掉了。」同时,曲目安排、能量起伏与台上互动都需充分准备,并保持放松,避免饮酒上台。Matzka 也肯定,《乐团兴奋波》不仅能提升乐团曝光度及促进团队磨合,更是迈向更大舞台的重要起点。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