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点:三十年旧系统僵化,产业陷入「活到老学到老」困境

报关作为全球物流效率的隐形关键,却长期受困于高门槛与低数位化的结构。杨皓博指出,现行报关系统多源自1990年代政府推动电子化时期的产物,属于「工具化」而非「平台化」设计。这种封闭架构导致新应用无法生长,新进人员学习成本高,产业陷入「活到老、学到老」的困境。

杨皓博强调,Aboard AI 的目标是将报关从单纯的行政手续,转化为驱动数位经济的商业循环。

解方:AI Agent 驱动,「先讲求不伤身」的无痛升级

不同于市面上试图推翻旧系统的激进做法,Aboard AI 采取**「先讲求不伤身,再讲求降本增效」**的策略。杨皓博团队研发出能与既有系统并存的「智能外挂」,让业者在不改变核心架构的前提下,实现数位转型。

Aboard AI 的解决方案包含两大互补结构:

货代端(Forwarder)— AI 报关协作平台(CSP): 透过 AI 自动化处理文件判读与资料比对,效率提升 2 倍以上,并能无缝串接旧系统。
货主端(Shipper)— 全球关务系统(GCS): 提供企业级资料透明化,协助货主进行风险预警,并以此数据活化信用保险与供应链金融。
更具突破性的是 AI Agent(人工智慧代理人) 的导入。相较于传统自动化,AI Agent 能自主判断任务、跨平台抓取资料、生成文件,甚至学习资深员工的经验,避免知识断层。这让报关流程从「自动化」进化为「智慧化」,真正将人力从繁琐操作中解放。

尽管报关常被视为冷门领域,但台湾市场规模实达百亿元级,且拥有极高的数据含金量。Aboard AI 虽成立时间短,但凭借技术壁垒与不到 3 个月完成 MVP(最小可行性产品)的开发速度,已展现强大潜力。

目前,在 NiEA 全国创新创业总会引荐下,Aboard AI 已与台骅控股旗下的台湾航空货运承揽及专注半导体设备的三铼企业展开策略合作。三方采取「前店后仓」模式,整合报关、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并在美国成立经销公司,这套「台湾制造」的 AI 解决方案将与客户共同出海。欲近一步了解Aboard AI系统,可上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