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福利部长石崇良、健保署长陈亮妤、国健署长沈静芬、乳癌病友协会理事长黄淑芳、台湾癌症基金会副执行长蔡丽娟、癌症希望基金会执行长苏连璎及三位台湾乳房医学会前理事长,包括:财团法人乳癌防治基金会董事长张金坚教授、台北荣民总医院副院长曾令民教授、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乳房医学中心主任黄俊升教授等人齐聚见证台湾对抗乳癌的历史性承诺。石崇良部长也宣布,未来将由卫福部担任这项倡议行动的指导单位,携手医界达成2030年癌症死亡率降3成的「健康台湾」愿景。

每天8.1位妇女死于乳癌!台湾死亡率未降 医界喊「不能再等」

根据卫福部资料,台湾乳癌已连续多年稳坐女性癌症之冠,111年新增17,366人、112年夺走2,972条性命,平均每天有8.1位女性死于乳癌。

台湾乳房医学会理事长陈芳铭教授指出,台湾乳癌发生率20年间翻倍,但死亡率却不见下降,「这代表我们在早期筛检与完整治疗上,还有进步空间。」

并聚焦三大具体行动目标:

1. 提升健康意识与筛检成效:筛检率从现行40%提升至60%。

2. 确保早期诊断与完整治疗:80%早期乳癌患者接受完整药物治疗。

3. 落实医疗平权与癌友支持:建立全面性支持系统,确保患者都能获得优质照护。

近4成女性一生没检查过乳房!医师:别再觉得自己不会中

虽然台湾筛检人次创下百万新高,但相比欧美80%、日韩60%的筛检率,台湾仍只有46%。陈芳铭点出关键:「最大的问题是女性健康意识仍不足」,许多女性认为自己年轻、没家族史就安全,其实有3到4成女性一生从没做过乳房摄影,这才是最可怕的事!

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研究,早期筛检搭配有效治疗能让乳癌死亡率降3成;《美国医学会期刊》(JAMA)更指出,美国乳癌死亡率40年来下降58%,筛检和治疗功不可没。

台湾乳房医学会秘书长黄其晟补充,学会正在制作全台「乳癌地图」,并建立「GBCI指标管理仪表板」,透过数据追踪各县市成效,「找出问题、精准改善,才能让每一位病友都得到最好的治疗。」

早期荷尔蒙阳性乳癌「众中之众」 病友揭真相:治疗不能停在5年

乳癌病友协会理事长黄淑芳分享自身经历:我以为五年后就毕业,结果第七年又复发。

她指出,国内六成乳癌患者属「荷尔蒙阳性型」,过去被视为「较轻微」癌别,但国际最新研究显示,即使第2期、无淋巴转移者,也有2成可能在20年内复发,显示长期治疗的重要性。

目前国际指引已将「抗荷尔蒙药物+CDK4/6抑制剂」辅助治疗范围从第3期扩及第2期,期待用药给付能加快及时与国际接轨的速度,让早筛成果更能被落实。

台湾乳房医学会副秘书长赖峻毅坦言,健保虽努力接轨国际,但针对早期及晚期乳癌,仍有约4至5成建议治疗尚未纳入给付或有所设限。

58岁的刘小姐,去年确诊第2期荷尔蒙阳性乳癌,接受手术、化放疗后,除服用荷尔蒙药物,每月自费近4万元口服标靶药物降低复发风险。刘小姐坦言若不是孩子们毫不犹豫的支持,每月的药费是笔沉重的负担。

台湾癌症基金会副执行长蔡丽娟呼吁,为弥补健保给付空窗,基金会推出「台湾癌症新药多元支持基金」(TmCDF),盼帮助癌友在关键时刻不被药费压垮。

不只要「活下去」,更要「活得好」

国健署长沈静芬表示,今年起公费乳癌筛检年龄放宽至40至74岁女性,并补助年轻癌友冻卵,让病友「健康与希望都能留住」。

癌症希望基金会执行长苏连璎表示,现在乳癌存活率持续上升,但癌友更该「活得久、活得好」。基金会推动心理健康、性福处方、运动处方等多面向计划,并推出「乳癌攻略」Line chatbot,协助病友了解治疗选项与自我照护。

乳癌防治基金会董事长张金坚教授也分享「三阶段五关怀APPLE关怀照护模式」:三个阶段包括 1. 新诊断乳癌期、2. 正接受治疗期、3. 治疗后追踪期、五关怀为Approach接触、Probe探询、Present介绍、Listen倾听、Enduring持续,陪伴癌友从诊断、治疗到追踪每个阶段。

「乳此平安」!医界推粉红御守 拚全民早筛+早治

台湾乳房医学会宣布,将号召全台医护推出「乳此平安」御守,强化「早筛、筛早」(早期筛检、筛出早期)的观念。陈芳铭强调,唯有民众建立正确观念,搭配「(政府接轨国际)有药用、(病友正确观念)要用药」的行动,才能让扩大筛检、治疗接轨国际发挥最大综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