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活下去!」今年53岁的Amanda,2年前确诊早期三阴性乳癌,为了历经6年人工生殖辛苦生下的双胞胎,在商保支持下自费逾200万接受免疫药物辅助治疗,迄今预后良好,活力十足,外表没有丝毫乳癌病人的线索。她说,不是每一位病友都像我一样幸运,过去也曾遇到乳癌姐妹因无法负担新药药费,只能听天由命、放任癌细胞一天天侵蚀健康。不过,今年六月,健保政策接轨国际,向前迈进一大步,将免疫药物辅助治疗与PARP抑制剂正式纳入早期三阴性乳癌给付,此举不仅让更多病友重燃希望与信心,也是乳癌治疗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降低乳癌死亡率 早期予以完整治疗是关键
中华民国乳癌病友协会黄淑芳理事长表示,三阴性乳癌是所有乳癌亚型中人数最少的一型,过去仅有化疗可用,癌友饱受复发与转移之苦,但即日起健保给付免疫药物辅助治疗与PARP抑制剂,用于高风险性早期三阴性乳癌病友的辅助治疗,尤其是免疫药物辅助治疗,手术前就能合并化疗使用,对年轻的三阴性乳癌病友意义重大,有助早期控制病况,提升预后效果,回归职场与家庭,发挥原本的社会功能与角色,避免病魔拖垮人生。
实现2030年台湾癌症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的「健康台湾」愿景,乳癌是关键癌别之一。行医将近50年的高雄市乳癌防治卫教学会侯明锋理事长表示,台湾乳癌死亡率趋势持平不降,反观美国乳癌死亡率却在1975至2019年间大幅下降58%,大型资料分析原因,47%来自早期治疗的进步,另有25%来自筛检、29%来自第四期药物进展,由此可见,要真正降低乳癌死亡率,除了推广早期筛检诊断,关键更在于让病人从一开始就接受到完整的治疗。
早期三阴性乳癌健保新给付 创下乳癌医疗新的里程碑
台湾乳房医学会理事长、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副院长陈芳铭表示,台湾逾8成乳癌病友确诊时是早期,而在各乳癌亚型中,早期三阴性乳癌的恶性度较高,五年内复发风险逼近3成,尤其是「肿瘤介于1-2公分且合并淋巴转移」或「肿瘤大于2公分」的高风险早期三阴性乳癌族群,更容易复发,存活率偏低。
高风险性早期三阴性乳癌,传统给付以化疗为主,但健保近年加速接轨国际,参考被国际实务共识广泛采纳且经大型研究验证疗效的治疗方式,自去年起多次新增或扩大乳癌治疗,而这次新增的PARP抑制剂与免疫药物辅助治疗,却是早期三阴性乳癌近20年来的第一次,实为乳癌医疗上的重大里程碑。
研究显示,具BRCA1/2基因变异合并高复发风险之早期三阴性乳癌病友,术后接受PARP抑制剂治疗,可降低约4成侵袭性疾病及远端疾病的发生风险。至于其他高风险早期三阴性乳癌病友,接受完整术前术后免疫药物辅助治疗,5年疾病恶化与肿瘤复发风险降低近4成、整体死亡率下降约3成5,且亚洲族群的效果更显著。
手术前越早用药越好 免疫并化疗辅助治疗新趋势
特别的是,这次给付让早期三阴性乳癌有机会在「手术前」就获得免疫药物的辅助治疗。陈芳铭理事长表示,越早使用免疫药物辅助疗法,预后效果越明显。高风险早期三阴性乳癌病友若在手术前接受免疫药物搭配化疗,可以提高肿瘤完全消失率,有机会让肿瘤缩小至病理检验时没有侦测到的癌细胞,不仅可减少手术切除的范围,也更能降低复发风险,帮助病友维持较好的生活品质,与整体存活时间。
感谢健保关心癌友 盼治疗持续接轨国际
立法院陈菁徽委员表示,上任以来,多次与乳癌病友团体召开记者会,在立法院倡议质询,督促政府应尽快将早期三阴性乳癌的免疫药物辅助疗法纳保,跟上国际指引、守护乳癌病友不漏接。如今迎来好消息,正式将免疫药物辅助治疗与PARP抑制剂纳入健保给付,这对乳癌病友而言是希望的曙光;对身为妇产科医师的陈菁徽委员更是意义非凡,因曾经陪伴过罹患三阴性乳癌、但想要生育的年轻女性们,过去病友只能选择先治疗癌症,却也耗尽存款,无力组建家庭圆满生育梦想,但如今有了第二条路的选择,成全病友一圆当健康妈妈的梦。
台湾年轻病友协会潘怡伶理事长表示,许多早期三阴性乳癌病友在搜寻时得知免疫药物辅助治疗,但一年上百万药费是沉重的负担,如果个人的保险又无法支应,就只能放弃。不过,自健保新增给付免疫药物辅助治疗与PARP抑制剂的政策公布,已经有些病友透过医师得知消息,满心期待,对未来充满希望。协会感谢健保照顾癌友,也期待未来可以持续与国际接轨,让病友有更完整、更多元的治疗选择。
癌症希望基金会许怡敏副执行长表示,医疗政策若能及时回应病人需求,将有助于提升整体治疗成效与生存率。三阴性乳癌复发与转移风险较高、治疗选项有限,长期以来是乳癌族群中最难对抗的一型。这次健保针对高风险早期三阴性乳癌,将免疫药物辅助治疗与PARP抑制剂纳入给付,是台湾乳癌癌症照护的一大进步,不仅减轻病友家庭的经济压力,更在治疗黄金期提供新的希望与选择,实为一大德政。感谢健保署与所有医疗团队的努力与坚持,也期盼政府未来持续关注高风险乳癌族群的治疗可近性,让更多癌友拥有公平、及时、有尊严的治疗机会。
免疫药物辅助治疗与PARP抑制剂健保扩大给付,让更多早期三阴性乳癌病友看到希望,期许癌症真的变成可长期控制的慢性病。陈芳铭理事长再次肯定健保接轨国际治疗指引政策,并且表示能否让每位高风险性早期三阴性乳癌病友获得治疗,将是临床医师未来的重点工作,医学会也会配合政府「论质计酬」制度,担任政府与临床医师的桥梁,透过个案管理、指标管理与建立诱因等三大方向著手,共创病人、医疗与社会三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