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台湾核准两款阿兹海默症新药,国内失智防治策略也迎来关键转型。在此关键时刻,新旭生医以全球领先的技术,研发出「Tau蛋白显影剂APN-1607」,并已获国际药厂如百健(Biogen)、必治妥施贵宝(BMS)采用,也正在台湾申请药证。APN-1607显影剂搭配「轻量型脑部专用PET扫描仪」整合应用,让失智症大规模早期筛检成为可能!

Tau蛋白是早期诊断的黄金标准(Gold Standard)

新旭生医创办人张明奎博士指出,「Tau蛋白是早期诊断的黄金标准!相较于类淀粉蛋白在阿兹海默症症状出现前即可能沉积,Tau蛋白的出现则与神经损伤、病情恶化高度相关,是评估是否启动治疗的关键生物标记。」新旭生医APN-1607显影剂可将脑中Tau蛋白沉积状况视觉化,帮助医师准确判断病程与治疗时机,在早期发现失智症与处方决策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台湾临床失智症学会徐荣隆理事长说明,现行诊断阿兹海默症时,医疗系统的痛点是只能使用量表和规范来判断病人「很有可能」是阿兹海默症患者。他指出:「生物标记物对于确认病患是否为阿兹海默病至关重要,精确的诊断才能帮助判断病患是否适合使用能延缓疾病进展的新治疗药物」。

携手轻量型PET扫描仪,实现早筛普及化

目前全台正子扫描仪数量有限,且大多用于癌症患者。日本开发的轻量型脑部专用PET仪器,不仅已获日本政府许可,更可搭载行动巴士巡回检查,使偏乡与高龄社区居民也能接受早期筛检。张明奎博士说明,APN-1607显影剂搭配轻量型PET扫描仪,并结合AI影像诊断判读与云端数据中心,「将能建构全球脑健康侦查网路,实现早筛早治疗的愿景!」

失智症流行病学数据,警讯迫在眉睫

根据卫福部2024年统计,台湾65岁以上长者中,失智症盛行率高达7.99%,相当于每100人就有近8人罹病。预估2031年失智人口将突破47万人,2061年恐达88万,对家庭照护、健保财政与整体社会将造成沈重负担。

高雄长庚医院神经内科部张琼之副主任从临床角度指出,鉴别疾病的诊断,亦或是治疗的诊断,都需要有更精准的生物标志物来协助医生判断。目前Tau蛋白的出现与阿兹海默症症状出现有必然的关系,因此透过Tau PET影像,有助选择适合用药的病人以及评估治疗效果。再者,失智症的类型很多,阿兹海默症只是其中之一,且症状相似容易误诊。Tau PET能够视觉化Tau蛋白在脑部沉淀状况,是鉴别疾病的关键。

她亦呼吁,产官学医界应该携手建构脑健康管理平台,除了积极建立早筛体系之外,应成立脑部影像中心,运用AI技术精准判读辅助早筛,再结合医院等照护网络,不漏接任何一位失智症患者。 

新旭生医·全球失智早筛第一品牌

透过APN-1607 Tau蛋白显影剂与专用PET扫描仪的结合,新旭生医已为失智早筛树立全球新标竿,带领台湾迈向失智症精准医疗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