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总觉得有人在监视他、要攻击他,连家中灯光都成了威胁。」这不是科幻剧情,而是一名年轻思觉失调症病友的真实写照!这名年轻男子因严重的妄想与幻听症状,坚信住家已遭人监听,甚至不敢在家过夜,时刻处于高度警戒状态。为了协助这名病友放下戒心、解决困扰,三军总医院北投分院的精神科医师脱下白袍,主动走进病友家中,甚至化身为风水师造访,以关心居住环境与生活状况为切入点,透过专业会谈技巧和引导,成功建立信任关系,让病友敞开心扉诉说心中恐惧,进而愿意接受治疗。

台湾社会与社区精神医学会携手三军总医院北投分院今(5/21)天举办记者会,正式发表以「保护大脑、持续治疗」为主轴的病友故事短影音,并宣导长效针剂在思觉失调症治疗与复原中的重要角色。活动将借由康复病友之真实故事,传递对持续治疗的理解与共鸣,唤起社会关注与政策对话。

任职于高雄市立凯旋医院的台湾社会与社区精神医学会理事长欧阳文贞教授致词时表示,研究显示,超过5成思觉失调症患者在首次住院后一年内有复发风险,若缺乏良好的治疗依从性,复发率更高达9成以上,且反复复发将造成大脑不可逆的退化损害,从而导致家庭负担与社会成本上升。台湾社会与社区精神医学会秘书长徐玮泽(目前任职于高雄市立凯旋医院)表示,长效针剂可维持稳定药效、减少复发次数,已被多项国际实证研究肯定,为提升治疗效果的重要策略之一。因此,台湾社会与社区精神医学会理事长欧阳文贞医师正执行国科会多年期计划,希望透过提升思觉失调症患者的社区精神复健健康知能,从住院医疗体系到社区治疗能无缝衔接,使长效针剂在社区治疗接受率与持续率能提升。

缺乏病识感、不懂求助法  思觉失调症平均拖1年半才确诊 

思觉失调症不是「中邪、无法治疗」,而是「大脑生病」了!病友常会出现幻听、感觉遭到迫害等症状,导致工作及社交能力减退、思考记忆与专注力变差等症状。三军总医院北投分院社区精神科主任杨蕙年表示,对病友而言,这些幻觉、妄想相当真实,有别于一般内外科疾病,因为生病部位是大脑,影响判断力,病友经常难以察觉自己病了,也就是缺乏「病识感」。若家属也不知如何求助,研究统计,思觉失调症病友首次发病后平均将近1年半才就医,耽误及早诊断与治疗的时机。

治疗针剂越长效越好!住院天数、医疗费双双下降

三军总医院北投分院社区精神科医师陈泰宇指出,思觉失调症的治疗方式包括口服药物与长效针剂,而目前长效针剂除了每月施打,也有每季、每半年施打等更长效的药物选择。综观国内外趋势,均已将长效针剂列为第一线治疗选项,健保署近年也编列独立预算,鼓励医师与病友或家属沟通,及早使用长效针剂稳定病情,避免反复复发导致社会功能下降。

国内研究发现,若病友改用更长效的针剂,一年内平均住院天数显著下降超过25天,医疗费用降幅近5成,病友生活品质也获得大幅改善。

陈泰宇医师指出,国际研究也证实,长效针剂能稳定血液中药物浓度、提升用药规律性、降低复发风险 ,也能减少家属提醒吃药所带来的摩擦与压力。当病情获得稳定控制后,病友也更有机会重返校园与职场,回归日常生活。

3支专线一通即通报 三总北投分院打造无缝社区精神医疗网

杨蕙年主任表示,三总北投分院深耕社区精神医疗已逾数十年,早期由老一辈医师带头「走出诊间」,深入社区主动探访病友,逐步发展出跨区域、跨单位紧密合作的社区行动医疗照护模式。目前更提供3支便捷无阻的咨询专线,分别开放给一般民众、警消人员、卫政社政专业人员使用。期望简化复杂的转介流程和长时间等待,让精神医疗团队尽快完成初步评估,提供家访、电访与紧急送医等医疗照护服务。

如今,三总北投分院更担负起大台北地区社区精神医疗的重任,服务范围不仅涵盖台北市12行政区,更拓展至新北市17个行政区,积极整合相关资源,提供思觉失调症等精神科病友全面且完整的照护。

走出诊间走进家门、融入街友圈 只为让病友卸下防备、愿意接受治疗

杨蕙年主任表示,为了照顾更多病友,三总北投分院精神科医师使出浑身解数,他们脱下白袍,走进病友家门,甚至打入街友圈,像变色龙般自然转换语气与话题,只为卸下病友心防,一点一滴筑起信任关系,进而愿意接受有效的治疗。

「不少思觉失调症患者因身处弱势,随著疾病恶化不得已流落街头,沦为街友。」陈泰宇医师说,看见饱受精神疾病所苦的病人,自愿脱下白袍,打入游民圈,每年说服十多名思觉失调症病友接受治疗,透过长效针剂稳定控制病情后,这些病友逐渐恢复现实感,不少人都重回家庭,甚至能从事工作回归社会,「即便帮助到的仅仅是社会中的一颗螺丝钉,对我们而言都是相当珍贵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