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负债现象截至目前未有明显减缓的趋势,导致呼吸道传染病齐发持续影响国人健康,并于流行期间造成医院急重症照护量能负载过重,其中并发重症及死亡个案以高龄长者及具相关病史的高风险族群为主。立法院厚生会于今(6)日举办公听会针对呼吸道传染病分级防治策略进行全盘性之检讨,借由建立分级防疫制度及编列常规防疫公务预算,于后疫情时代共同守护国人健康,并要求卫福部应持续编列常规预算储备流感及新冠防疫物资,一个月内与基层医疗体系开会研议提升筛检量能的做法。

专家提醒免疫负债冲击尚未减缓,强化疫苗接种、放宽治疗条件以降低重症风险

厚生会会长万美玲提醒,免疫负债现象截至目前未有明显减缓的趋势,并造成医院急重症照护量能负载过重,呼吁建立分级防疫制度及编列常规防疫公务预算,透过制度化的筛检治疗SOP落实基层防疫。厚生会副会长苏巧慧表示,防疫除了仰赖专家提供的防疫知识,也需要政府借由防疫政策稳固人心,未来会持续推动《传染病防治法》的修法,精进国家的防疫政策。

厚生会秘书长陈菁徽表示,不断变种与流行的病毒带给医疗韧性很大的冲击,应根据流行病学的数据做为未来精进防疫政策的参考方向。厚生会委员王正旭呼吁,呼吸道传染病对于癌症以及免疫不全等病人仍存在冲击,借由强化基层防疫量能来守护国人的健康,以及减轻急诊照护负担。

台湾感染管制学会理事长王复德指出,近半年国内新冠并发重症个案的死亡率仍高达21.5%,特别是迈入50岁后的重症比例将显著提升,建议应下修公费药物处方年龄至50岁,以及针对免疫不全的患者提供更具弹性的药物治疗方案。王复德也建议,台湾可以参考美国等先进国家,建立污水监测早期识别疫情变化和抗药性趋势,强化传染病预警系统。

台湾活力老化推展协会理事长吴玉琴强调,台湾的战后婴儿潮世代占总体人口超过两成,应强化社区基层诊所防疫量能,提升公费疫苗的接种率,并根据WHO建议整合呼吸道传染病筛检,当长者出现相关症状时由医师协助快筛诊断并给予治疗,有效降低长者感染并发重症、肺炎的风险。秀传医疗体系总顾问林启祯表示,防疫仰赖医疗和公卫体系的跨部门沟通和应变,这些工作都需要在日常时期就做好准备,并且落实基层防疫资源整备和人力培训,有效面对未来的疫情变化。

后疫情时代强化基层医疗第一线筛检量能,及早拦截轻症减缓急诊医护人力冲击 

台湾感染症医学会理事长张峰义强调,政府应强化疫苗接种的政策诱因,提升长者公费疫苗的接种率,降低感染并发肺炎甚至慢性病恶化的风险。台大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秀熙则建议,可结合AI风险预测工具提早辨识高风险族群,由基层医疗协助分流、远距门诊及居家照护,有效拦截轻症患者,并呼吁应整合政府防疫资源,将预算从过往的「专案应变」转为「制度常设」,涵盖防疫物资采购和补助基层应变的经费。

国卫院感染症与疫苗研究所所长陈宜君指出,后疫情时代面对到许多患者的疾病就医需求,因呼吸道传染病疫情而受到影响,并形成急诊壅塞状况,提醒若有相关症状及早快筛接受治疗,才能降低急性感染的重症住院风险。台湾年轻病友协会秘书长刘桓睿强调,病友族群一旦感染呼吸道传染病,重症死亡风险仍相当高,借由基层筛诊所检治疗降低中重症变成医院负担,帮助确保常规治疗中的病友的就医需求不受影响。

台湾急诊医学会主任委员赖昭智表示,从临床观察发现,第一线及早筛检诊断病因,可提升患者后续的重症存活率,因此支持基层医疗共同协助分级防疫,并呼吁政府放宽抗原筛检的使用条件。医师公会全联会副秘书长苏育仪则呼吁,要落实分级防疫,需要政府提供常备性的防疫物资,并指出目前健保针对基层执行快筛的给付点值,已不足以负担诊所引进快筛的成本,期望政府可以强化基层筛检资源,善用云端系统由专科诊所一次性地协助患者筛检、诊断、开药以及转诊评估。

立法院厚生会呼吁,编列常规预算储备防疫物资,强化筛检预算落实分级防疫

疾病管制署署长庄人祥表示,每年会持续编列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病防治的公务预算,并强化疫苗接种宣导以及提升家用快筛的可取得性,另针对专家提出的建议如放宽公费药物使用条件及建立污水监测,将与专家和相关部会再进一步讨论。中央健康保险署副署长陈亮妤则表示,健保总额的挹注会优先以急重难罕为主,目前已针对分级医疗研拟调升向下转诊的给付奖励,另未来也会针对开放中重症患者的筛检给付规定进一步研议。

公听会最后,厚生会委员王育敏再次强调,为有效应对呼吸道传染病随时可能再起之流行,卫福部应持续编列常规预算储备流感及新冠防疫物资,包含疫苗、筛检试剂、治疗药物,并与基层医疗体系共同开会商议提升筛检量能,由卫福部提供强化筛检预算,稳定基层医疗健保点值,有效落实分级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