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生技产业发展近二、三十年,研发出的产品已具部分医疗效果,却无力申请健康食品(小绿人)标章的比比皆是,实因台湾生技产业多为中小企业,他们投入研发已经花费主要经费,无力申请小绿人标章,造成小绿人标章为七成为上亿资本额大企业的专区,打压还在萌发的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另一方面,以动物实验为小绿人审核系统,让希望透过临床实验的素食企业家止步。这些具有部分疗效的产品,在资本不足者或不愿意动物实验者,造成他们的产品只能申请食品级。

然而受限在落后的食品广告认定准则(全称:食品及相关产品标示宣传广告涉及不实、夸张,易生误解或宣称医疗效能认定准则),让他们在行销产品中更雪上加霜,食品广告认定准则中致使新发现的元素对疾病的改善都不能讲。

从事保健食品的生技业者,常常根据国内外的实验报告或医学文献,来生产产品。但引用这些资料作广告,却会被衞生主管机关以涉及医疗效能来重罚至少60万元。只因为该企业没有资金申请健康食品标章和药品,就抹煞了这项产品内含物的医学文献效果。

举例来说:鱼油在许多医学文献都证明有降血脂、清血、通血管等功能,但食品级生技产品如果引用文献作广告,涉及医疗效能会被罚60万,其因衞生单位主张这些医学文献所用的鱼油,跟业者的鱼油并不是同一产品。但众所皆知鱼油确有以上之功能,如果业者产品真的是鱼油,只是因为不同鱼油,而宣称疗效,应该以夸张易生误解(令消费者误解为医学文献所述之鱼油)论处。即使业者自行实验作出报告,衞生单位也一律以宣称医疗效能来重罚60万,甚至加倍以数百万金额重惩。如此只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对台湾保健食品生技业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这种重罚让台湾无法跟国际接轨,甚至扼杀了生技业者的生存。

有研发能力的生技业者,如果没有资金能力研发药品,只能研发保健食品,衞生主管机关除了严管惩罚,给了生技业者什么活路?而事实上至今全球的药品品牌都是欧美垄断独占,台湾只能接单做代工;台湾可贵的医药人才要在世界站一席之地,生物科技保健市场绝对是我们可以突破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