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卫福部规划,新制将把补充保费从目前的「即时扣缴」改为「年度结算」,并订出2万元所得为课征门槛。这样的设计,意在让补充保费更全面地纳入非薪资所得,例如定存利息、配发股利与房屋租金等,确保高资产者也能合理负担健保支出。

卫福部指出,健保改革的目标是让制度更稳健、更公平,但目前补充保费新制仍在研议阶段,尚未定案。卫福部表示,健保已实施30年,过去主要以薪资作为保费来源,但随著高龄化、少子化加剧,劳动人口从2015年的1700多万人逐年下降,如果只靠薪资缴费,年轻世代负担会越来越重,因此才提出多元缴费的想法。

连贤民在脸书发文表示,看到卫福部部长石崇良准备改革补充性保费的新闻,目前规画要将补充性保费由即时的就源扣缴,修法改成「年度结算」但下限维持两万,并优先从利息、股利、租金开始实施。此外,针对奖金部分,则将起征门槛从投保时薪资的4 倍以上,改成「最低基本工资x4倍」为标准,来增加高薪人士负担健保的公平性。这新闻一出,果然怨声连连,股民抱怨政府。

「这些抱怨是很可以预期的,也反映出健保财务改革的困难。」连贤明分析,关于这次改革有两点评论,第一,很多股民说,他们股票差价没有赚钱,为什么要针对股利课税? 自从二代健保后,健保收费改成类似个人总所得收费制度: 一般保费针对薪资所得,非薪资所得则归给补充性保费,所以股利课税是针因为股票所发放股利课税,就像股利所得要计入综所税一并计算一样,和股票有没有赚钱是两回事。国外股票差价赚钱要另外计入资本利得课税,台湾经历过几次证劵所得税课征失败,要真的课征证所税可能要再等15-20年。

连贤明接著说,第二,当初补充性保费设计时,政大健保研究团队也有参与。考量到行政成本,当初就建议采就源扣缴,并将单笔下限从两千五,五千,一万,两万为基础来试算。最后在行政成本和健保收入综合考量下,选择以两万做为下限的基础。部长在这次改革可采用类似方式,适当的提高年度结算的下限金额,并适度再提高单次扣缴的上限,抓大放小来降低改革的政治冲击。

最后,连贤明坦言,台湾已经很久不面对健保财务改革,每个政治人物都说健保很重要不能倒,然后健保涨保费都双手一摊说不要找我,最大共识就只有政府多出钱,这样健保财务永远没有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