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佑表示,台湾能守住这一波,不是因为谁天生知道、谁天生厉害,而是因为大家愿意一起学、一起扛、一起做,这不是高高在上的时间,不是站在讲台上指指点点、甩几句话就能防疫成功。

他指出,真正扛住的人,是在第一线:猪农、兽医、稽查员、清消队、基层公务人员。他们没有时间喷口水,只有时间穿防护衣、站猪舍、挡疫情。

「我们需要的不是事后诸葛、不是切割责任、更不是只会讲风凉话的指导棋,台湾需要的是一起把台湾猪只产业守好的人。」林俊佑直言,第一波守住了,不是靠运气,是因为大家都在拼、都在做,防疫不是比嘴硬,防疫是比谁敢下去做、谁愿意承担、谁能带著团队走到最后。

林俊佑指出,接下来的挑战还在,病毒不会因为我们松口气就消失,产业不能靠「有过没事」来运作,我们也不知道是否还有后续,当下的清零取代不了具体防疫策略。
所以,我们要很坦白地说,我们不是要听漂亮话,我们要看到计划、看到SOP、看到下一步,清零只是暂时目标,未来如何防范未然拉出防疫纵深?不论选择哪一条路,都请告诉猪农、告诉产业、告诉社会,守护台湾养猪产业靠团队,不是靠自以为是的指挥口号。

林俊佑强调,事实上,这么多年来我们都知道厨余养猪就是防疫非洲猪瘟的最大漏洞,但不幸在台中爆发了第一例,所幸地方迅速通报、配合中央让伤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我们不忍苛责任何人,只是既然知道破口在哪,更希望权责单位能更积极的面对防疫这个问题,而不是全台防疫措施不同调,让基层疲于奔命,更别让产业界人士未来继续惶惶不可终日⋯⋯既然染疫已是不可逃避的事实,过去农委会副主委李退之,黄金城都说过只要发生第一例本土非洲猪瘟疫情,我们就要禁止厨余养猪,那是否该思考不应该为了少数厨余养猪户利益而致数千亿养猪产业于危境?

张佑诚则表示,非洲猪瘟疫区已是不可逃避的事实,要重回国际势必然要让国际相信我们的生物安全与畜产环境是符合国际标准的,这样也能更有效防堵二次爆发加快重回非疫区,尽速与国际接轨,也让台湾养猪产业能获得初步转型全台面对非洲猪瘟都没有处理经验,台中市所有人员已经尽力了,但面对非洲猪瘟我们仍有许多未知,政治口水我们从业人员没兴趣参与,但希望台中经验能让各级单位都记取教训跟从中学习,唯有畜产升级「进度」才是台湾养猪产业唯一的出路。

张佑诚也呼吁,「全面禁止厨余养猪」已经是刻不容缓的防疫手段!在解禁之初我们要再次提出这沈痛呼吁,希望中央,地方权责单位能听取产业界意见,也感谢第一线防疫人员的努力,但转型从来不是只是口号而是要有魄力的作为。既然防疫不能只是口号也请中央展现魄力,让厨余养猪走入历史,让产业重新升级转型,转型或许会有阵痛期,但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为了数代人的积累,为了更长远的未来希望中央,地方能一条心让养猪王国的美名重新荣耀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