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巧芯在脸书发文透露,她今(3)日于外交国防委员会质询时,直球对决国防部:「台湾采购的66架F-16V战机,明年底交不交得出来?」答案已经很明确,就是交不出来。她指出,台湾采购66架F-16V战机,总额超过新台币2400亿元,但国防部口中的已付款约6成「48亿」,其实是48亿美元,折合约1440亿元台币。
徐巧芯指出,首先与产能问题有关,因为洛马一年只能造「24架」,但目前排在台湾前面的订单还有巴林14架、摩洛哥25架、斯洛伐克12架、约旦12架,合计62架未交付,再加上我们的66架,洛马公司眼前共有128架F-16待生产。以现有产能推算,至少要5年才交得完,因此国防部「明年底交机」的说法,根本违反现实。
徐巧芯并引用《路透社》与美方防务专刊报导,延迟交机的主因包括发动机内组件瑕疵(零件失效),需要时间修正与重新测试;以及新建置的电战系统测试落后、整合困难,国防部均承认。另外,还有人力缩减,洛马今年6月宣布裁掉Greenville厂区10%的员工。
徐巧芯总结认为,问题加总,导致生产进度比原规划落后至少1年半以上,与国防部说词前后矛盾,「我们付了钱,美方交货一再延迟,台湾有没有启动合约中的补偿机制(RDP或SOSA条款)?」她好奇除了「交清单、开会」之外,有没有任何施压、追踪、或条件谈判?不解其他国家同样采购F-16V,对方有进度,我们却卡死。
徐巧芯痛批国防部的回答一贯模糊,只说「延宕原因复杂」、「会持续关切」,在她看来根本是对美方放软、对国会敷衍,因此她建议国防部提出4大具体作为:
1.立即公开与美方FMS合约中,交付与罚则条款内容。
2.比照其他国家做法,争取RDP(Remedy Delivery Plan)延宕补偿协议。
3.建立季度交付追踪报告,送交外交国防委员会审查。
4.检讨外交部、国防部跨部会协调机制,避免资讯落差、各说各话。
最后,徐巧芯强调,台湾在国防合作上投入巨额纳税钱,不是要成为军售客户中的「软柿子」。支持台美防务合作,但支持不代表盲信、合作不代表放弃监督,F-16V战机交不出来,是事实,政府要面对现实、要求补偿,才是对国家、国人负责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