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唐奖基金会资料,许倬云历来发表的中国古代专论,善于挖掘长期历史的本质问题;他的通史著作,则著重文化包容与交流、寻求中国在世界的地位,「许教授的著作展现对国家、民族及全人类的深切关怀,被誉为一位兼具博雅理念与淑世精神的史家。」
中研院表示,许倬云院士学贯中西,为享誉全球的史学领袖。他专精中国上古史、社会史、文化史,著述丰且深具创见;其视野宏阔,以世界史的眼光,探讨中国古代史却不以中国为局限,能从世界古代文明的比较中,指出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特色。
许院士于1962年取得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虽长居海外,但极为关心台湾。他关心台湾史的学术进程,自1960年代起,引入社会科学治史新方法,透过研习营与国际会议,提倡社会经济史研究,为规划、推动台湾史研究的先驱之一。此外,为使民主在台湾生根发芽,自威权体制时期,他从自由主义人文学者立场,持续发表言论。1980年代后,在台湾政治社会转型过程中,亦常就社会重大议题提供建言,充分展现知识份子追求自由的意旨。
除学术成就外,许院士曾任本院多届评议员(2005年至2014年),并以院士身分,参与本院人文组各所的组织改革、发展方向等拟议,对本院及台湾人文学术的发展,助力甚深。
许院士为美国匹兹堡大学荣休校聘讲座教授、本院史语所通信研究员。曾任台大历史系教授、本院史语所研究员、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系教授等。一生获颁多项学术荣誉,包含2004年获美国亚洲研究学会杰出贡献奖、2020年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国学终身成就奖、2024年唐奖第六届汉学奖,于1980年当选本院第13届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