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如钧指出,自 2023 年起,无论是时任行政院长陈建仁,或前国科会吴政忠主委、吴诚文主委,皆一再承诺将依循美、日模式,鼓励 AI 研发,辅以适度规范,并承诺于 2024 年底提出行政院版草案。去年国科会前主委吴诚文,更积极召开咨询会议、发布草案预告,展现出稳健推动的态势。然而,今年 2 月底,行政院却未经公开讨论,突然将主管机关更换为数发部,引发外界哗然。
葛如钧委员质询指出,2月26日并无行政院会议纪录人工智慧基本法相关决议,并质问:「院长,这样重大政策转向,是在哪一场正式会议作成?是否是在民进党党内会议中决定?」卓荣泰则回应,行政院除了正式院会,也有政委会议与其他不定时讨论,「但最终重要决策,由院长拍板定案。」葛如钧直指院长,这么重要的国家政策转向,难道是在民进党党内会议中「黑箱决定」?葛如钧委员进一步分析指出,数发部不仅 AI 研发预算仅有国科会的十分之一,数发部的数位产业署是三级机关,组织层级也比较低,法制量能不足,到第 11 届为止,只提出「电子签章管理法」和「资通安全管理法」,两个修正草案。葛委员直言:「数发部没钱、没人、没法制量能,这样的部会,怎么能主导人工智慧发展?」
因此,葛委员质疑,把AI基本法的主管机关放在数发部,难道是正式定调由「鼓励研发」转向强调「风险监管」吗?这样的做法,不但和国际趋势脱钩,更可能严重扼杀台湾AI产业的竞争力。葛如钧呼吁行政院应立即说清楚交接过程,并公开会议记录与正式文件,尊重立法院及全民的监督权。卓荣泰院长虽坚称会并重,既鼓励民间研发,也强化高风险管理,并表示交由数发部主责,其他部会如经济部、国科会也会参与推动。但葛如钧认为,「这样安排恐让权责更为混乱。」
葛如钧委员重申,面对国家未来关键技术的发展,行政院必须拿出负责态度,不容黑箱操作,要以更务实的态度正视能源与科研的基础建设,才能让 AI 产业真正成为带动国家竞争力的新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