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政部今天指出,近日公布「社会住宅租金分级原则」草案,强化社会住宅对弱势家庭的照顾,除预计提供低收入及中低收入家庭适用市价3至5折的租金优惠外,亦协助身心障碍者、受暴家庭、特殊境遇家庭等社会弱势适用较低租金,期建立更公平的租金分级制度,并无报载「惩罚贫穷」的问题。

有关民间团体建议租金分级应以所得为主要考量,内政部表示,现行报税所得仅能代表部分收入情况,无法真实反映所有弱势条件。以采取民间团体所建议分级方式之台北市经验为例,其25处社会住宅中,有约15% 的承租户是经社会局认定的低收入户或中低收入户,但却有约 74% 的承租户因报税所得低于中低收入户标准,而适用等同于低收入或中低收入家庭的较低租金,反而对於单亲、身心障碍等弱势身分的家庭,则无较明确的协助内容。

内政部强调,本次制定的租金分级草案,融合所得、弱势身分等条件进行分级设定,对于台北、新北等租金行情较高地区则再予额外折扣,经试算,可使绝大多数社宅家户减轻租金负担,并符合国际公认的可负担衡量指标。

对于各国福利制度都会面临「边缘弱势」或「隐形弱势」较不易受到照顾的情形,内政部表示,低收入及中低收入户资格认定为地方政府权责,因此对于收入低且有弱势处境的家庭,现行机制下应由地方政府主动协助资格认定,以适用更优惠的租金制度。

内政部也说,现行全国入住社宅的2万2,000余户家庭中,有 47% 的家庭具有经济或社会弱势身分,超出住宅法所要求 40% 的比率;对于现行机制尚未能完整照顾到的对象,也将与卫福部、地方政府、民间团体共同研商具体的弱势样态,建立可行配套方案,使更多弱势族群受到实质照顾。

内政部补充,政府现行居住协助政策,包含直接兴建社会住宅、包租代管社会住宅及租金补贴,至今正协助约60万户家庭,有效减轻居住负担。对于8年百万户的新目标,内政部已设定每年新建社会住宅1.5万户、新增包租代管2万户,以及租金补贴50万户等三大方式加以落实,建立更全面且多元的居住协助体系,使不同条件及需求的家庭,获得公平的支持协助。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立法院三读通过《村里长支给条例》 绿委:有合理资源才有更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