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锦蛙(学名 Kaloula pulchra,俗称花狭口蛙),为夜行性两栖动物,最早于1997年在高雄凤山水库附近发现入侵台湾,随后在台南关庙、高雄市与屏东林边、内埔等地扩散。亚洲锦蛙白天多躲藏于自掘的土洞或树皮缝内,雨天时则鸣叫求偶,声音低沉宏亮,音量可达70分贝,相当于电话铃声,经常造成民众夜间困扰。

热门新闻:国道连环撞!轿车连翻3圈画面曝光 母子3人「这原因」仅轻伤

县府表示,南投县近年陆续接获亚洲锦蛙通报,并以中兴新村附近为热区,草屯镇、埔里也都有案例。加上亚洲锦蛙繁殖力高、具有强大的适应力,如不加以控制,恐对本土生态及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为有效防治,南投县政府正展开「亚洲锦蛙移除行动」,组织南投市营南社区守望相助队志工,及大埤社区在地居民,组成第一批11位成员的「社区亚洲锦蛙移除小队」,协助清除社区亚洲锦蛙、斑腿树蛙,并防堵海蟾蜍入侵。

移除亚洲锦蛙,需借助专家,县府于8月5日举办教育训练课程,邀请台湾两栖类动物保育协会TNRS小队赖俊宏、吴秀英及陈英兰等3位专家,为移除小队讲授外来种蛙类知识,并带领进行巡查与移除作业。当晚即成功移除8只亚洲锦蛙(含成体与亚成体),表现亮眼。

亚洲锦蛙与台湾原生种小雨蛙外型相似,为避免误判,讲师赖俊宏说明如何辨识,亚洲锦蛙体长可达8公分,背部具有花瓶状花纹,趾端有吸盘,具攀爬能力;台湾小雨蛙体型较小,无吸盘。

掌握上述差异后,民众即可简单快速地辨别。若在社区或住家周遭发现疑似亚洲锦蛙的踪迹,可拨打市话1999县民服务专线通报。若无法正确辨识,可先拍照纪录蛙类外观,由专业人员协助判别。请勿自行捕捉或移除,以免误杀与亚洲锦蛙外型相似的原生种蛙类,如小雨蛙,反而造成生态伤害。

南投市营南社区守望相助队志工,及大埤社区在地居民,组成第一批11位成员的「社区亚洲锦蛙移除小队」。南投县政府提供
南投市营南社区守望相助队志工,及大埤社区在地居民,组成第一批11位成员的「社区亚洲锦蛙移除小队」。南投县政府提供
台湾两栖类动物保育协会为社区志工讲解亚洲锦蛙相关知识。南投县政府提供
台湾两栖类动物保育协会为社区志工讲解亚洲锦蛙相关知识。南投县政府提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东沙上兵营内床上搂抱海巡下士 海巡署:记2次申诫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