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通讯及科技快速的演进,过往粗糙的诈骗老哏也持续进化,其中「猜猜我是谁」类型的诈骗近期出现新变形,由于此类传统手法多为诈骗集团随机拨打电话,假称为亲友但又刻意不具名,借由寒喧装熟取得被害人信任。

如今刑事局发现,诈骗集团会进一步锁定年长的特定目标,以未知来电假冒子女或其他亲人,谎称手机遗失、门号更换,要求家人以LINE搜寻其新号并加为好友。更甚者,诈骗集团会仿造子女的LINE全名或暱称与家人通话,等被害人卸下心防后,再以急需用钱为由要求汇款,导致长者或家属蒙受财物损失。

热门新闻:日料吃到饱《旭集》台南店刚开幕就出事! 一家四口上吐下泻卫生局调查中

上(6)月初,中部地区一名陈姓妇人接获一通未知来电,对方自称为她的儿子「高小明」(化名,约40岁),并称因手机遗失已重新申办门号,要求陈妇透过LINE搜寻其新号并重新加为好友。

陈妇起初觉得来电者的声音与儿子相似,且LINE名称与儿子「高小明」相同,便未多加怀疑。当日上午,对方即以家中装潢急需资金应付厂商为由,向陈妇周转借款新台币39万元,并提供一组帐户要求汇款,陈妇信以为真,亲自前往银行临柜办理汇款;当日下午对方再度以资金不足为由,请求陈妇再汇一笔款项至另一组帐户,陈妇再次照办前往银行汇款,所幸对方第二次所提供帐号被列为警示帐户,银行行员察觉有异后即时拦阻汇款,并提醒陈妇可能遭诈,陈妇这才惊觉受骗。

 

诈团伪冒陈姓妇人的儿子加LINE,进一步用诸多借口借钱。翻摄画面
诈团伪冒陈姓妇人的儿子加LINE,进一步用诸多借口借钱。翻摄画面

刑事警察局指出此类假冒亲人要求借款的诈骗,常以年长者为主要目标,诈骗集团除掌握亲属完整姓名外,亦可能滥用AI技术变造声音,使受害者误信来电者即为子女,进而落入陷阱。

刑事警察局提醒,进入AI时代,平时应与亲友建立「通关密语」,作为验证身分之用,倘若接获亲人声称换号码、要求重新加LINE或汇款等讯息时,务必透过其他联络方式(如旧手机号码或联络其他亲友)再次确认身分,切勿轻信单一管道。如在对话过程感到任何异常,应立即切断与对方之连线,并拨打165反诈骗咨询专线查证,以保护个人财务安全。

全民一起来打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20岁男「一页式网购精品」遇诈 警揭骗局拦阻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