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局指出,随著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网路购物已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诈骗手法亦与时俱进,从屡见不鲜的「一页式网购诈骗」,到每逢购物季便死灰复燃的「假包裹诈骗」,多数情况以买家为目标,造成财务损失。

热门新闻:国道1号高雄前镇段死亡车祸 男自撞卡驾驶座活活烧死

近年来诈骗集团的手法日趋多样,连网路卖家也成为锁定对象。根据内政警政署165打诈仪表板统计资料显示,「网购诈骗」案件在通报受理的诈骗类型中高居第二,显示网路交易风险已扩及买卖双方,亟需提高警觉。

假冒7-11卖货便钓鱼网站。警方提供
假冒7-11卖货便钓鱼网站。警方提供

警方整理近期常见针对「卖家」的诈骗手法,例如冒用「卖货便」交易名义,要求卖家进行所谓「金流验证」,实则诱导点击钓鱼网站,进而骗取个资与帐户资讯。此类手法具有高度迷惑性,稍有不慎即可能造成财务损失。

近年,越来越多人透过「Dcard」、「Facebook社团」或「LINE社群」等社交平台进行交易,但也因此衍生出不少诈骗风险。以下是一种常见针对卖家的诈骗流程:

1.假冒买家主动接洽:诈骗者假扮买家,主动私讯卖家,声称为保障交易,希望使用「7-11卖货便」、「全家好卖+」或「虾皮拍卖」等平台进行交易。

2.编造交易异常借口:待卖家建立卖场并提供连结后,对方便会以「付款失败」、「帐户冻结」、「订单无法下单」等借口,提供假客服连结,引导卖家点击。

3.假客服接手诈骗流程:假客服人员声称卖家尚未完成「金流认证」或「交易授权」,要求提供银行帐户等个人资讯。

4.诱导操作ATM或网路银行:部分情况下会有冒充「银行客服」来电,表示可协助解除订单问题,引导卖家操作ATM或登入网银进行「验证」。

5.要求提供机敏资料或付款:诱导卖家输入银行帐号、密码、OTP验证码等资料,并声称需支付「开通费」、「验证费」、「绑定费」等费用,完成操作后,帐户内资金随即遭盗领。 

刑事局提醒,凡是对话中出现如「付款失败」、「帐户冻结」、「需金流验证」等字眼,皆为高度可疑的诈骗话术。卖家若遇类似情况,应立即终止对话,并拨打165反诈骗专线,同时向所属社群平台管理员回报,也可至165「打诈仪表板」网站进行检举或报案,以防更多人受害。

假买家骗卖家。警方提供
假买家骗卖家。警方提供
全民一起来打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新北游览车撞小客车惨状曝光!这一辆车头全毁 3人受伤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