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特展以「由器物看见人群的故事」为策展主轴,深度聚焦台湾北部的「十三行文化」与日本九州的「古坟时代」。展览运用「安居」、「盛食」、「美饰」及「威望」四大主题视角,重新诠释考古文物的社会意义,充分展现跨馆合作的学术成果。透过亲子友善的设计理念与丰富的互动体验,观众能够深入理解器物背后的「人、生活与社会」,开启对台日史前文化的全新视野。

馆方指出,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是长达1公尺的船形埴轮复制品。其原件为日本重要文化财,重现了5世纪的精湛航海技术,更被视为一艘「灵魂渡船」,承载墓主航向来世,与台湾十三行文化中的贝器贸易形成深刻呼应,诉说著海洋文化的生死观与交流意涵。

另一件焦点文物—盘龙镜,镜背龙纹与「景初四年」铭文,暗藏著跨国工匠的历史谜团,错置的年号揭露了三国时代中日交流的鲜活证据。

来自南方海域的贝镯,以珍稀的阔唇凤凰螺材质,则见证了日本九州权力阶层如何透过物质交换巩固地位。

此外,还首次展出乳蓝色玻璃珠饰、方格印纹圜底罐、圈足罐等11件十三行遗址出土文物,以及青铜刀柄、骆驼铜牌、南瓜瓣陶壶等重要古物也同时亮相,为观众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

   

首次展出方格印纹圜底罐、圈足罐等11件十三行遗址出土文物。馆方提供
首次展出方格印纹圜底罐、圈足罐等11件十三行遗址出土文物。馆方提供

馆长罗珮瑄表示,《静土有声》是疫情后十三行博物馆首档国际交流展,展现台日深厚的文化连结。本展全面融入永续理念,透过环境友善材料与数位化展示,确保文化资产长期保存与传承。透过墓葬文物呈现千年前的生活与信仰,让观众理解古人的生命观,并引发对当代人生永续的思考,期望以此开启更多国际文化合作的可能性。「静土有声:台日古代文物对话特展」即日起至115年3月1日在十三行博物馆第一特展厅展出。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竹北吊车大王救灾!捐2台「小山猫」 补助罹难者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