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黄轩表示,过午不食这个话题在媒体、养生书、自媒体中被不断放大,成了「午后不食=长寿秘诀」的代名词,更误以为「下午不吃」能减肥、延寿,其实,「过午不食」最早是佛教戒律之一。他指出佛陀时代的僧侣,为了专注修行,规定早晨托钵后只进食一次,中午过后就不再进食。用意并不是养生,而是避免沉迷饮食、保持清心。
所以「过午不食」的出发点是修行清净,不是医学保健。并非人人都适合的「养生法」。但医学研究显示,少一餐恐会减寿。黄轩医师指出,美国一项针对2.4万名成年人的研究发现,一天只吃一餐,死亡风险上升30%,心血管病死亡风险上升83%。
没吃三餐的死亡风险各异,不吃早餐死亡风险上升40%、不吃午餐死亡风险上升12%、不吃晚餐死亡风险上升16%。研究人员表示,一天吃三餐各餐间隔,约4.6~5.5小时,定时定量,以维持健康生理机能。
反之,不只会造成能量与代谢失衡,长时间不进食,血糖大幅波动,容易头晕、心悸,甚至低血糖,下一餐暴食会加重肠胃负担,增加糖尿病、心脏病风险。对于55岁以上老年人来说,恐还会造成营养不良、肌少症等后遗症,甚至造成跌倒骨折、免疫力下降、贫血等恶性循环。
正确养生「3大关键」 少量多餐选择健康食物
黄轩医师表示,「过午不食」更像是宗教戒律,不是科学养生法。想要健康长寿要有正确养生「3大关键」:
1、不必过午不食,而是「少量多餐」:维持血糖平稳,减少肠胃负担
2、控制热量,而非饿肚子:关键是选择全谷、蔬果、优质蛋白
3、因人调整: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更应避免过度断食。
黄轩强调现代医学提倡的不是「空腹忍耐」,而是「均衡饮食、定时定量」。养生若走错方向,恐怕不但没延寿,反而会减寿!

M痘警报解除?WHO:已非公卫紧急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