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品牌妈妈喂争议,起源于其日前所拍摄的影片,宣称婴儿配方奶粉含糖量超高「一瓶奶粉,就有一半以上都是糖,等于是2大瓶可乐」,还形容宝宝如同「餐餐喝珍奶」,迅速引发全网批评。

尽管连食药署都跳出来澄清,母奶与配方奶的含糖量差异不大,已涉违反食安法,散播不实讯息,通报脸书Meta下架影片,妈妈喂虽道歉却又点名2大知名奶粉含糖量过高,争议持续延烧。

除了母奶与配方奶的含糖量高低外,拥有国际认证泌乳顾问(IBCLC)身分、开业中医师李湘萍近日透过新闻稿强调,重点是「母乳与配方奶的主要糖分是乳糖(lactose),与饮料中的添加糖或蔗糖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推荐新闻:被客人逼崩溃?小七女店员下跪磕头狂喊「对不起」 超商回应了


李湘萍解释,母乳本身就含有乳糖,成熟乳平均每100毫升(mL)约6.5到7公克,约占总成分7%,可提供婴儿将近40%的热量,对脑部与神经发育至关重要,婴儿配方奶的营养比例多依循母乳设计,因此碳水含量大致相近。

李湘萍指出,仅在少数乳糖不耐或特殊医疗需求下,才会以麦芽糊精、玉米糖浆固体或少量蔗糖作为替代,所以「把整体配方奶概括为『一半以上是糖水』,甚至等同『每天喝可乐』,并不符合事实。」

她说,母乳确实具有抗体、免疫因子与人乳寡糖(HMO)等天然优势,这是医界一致肯定的价值,若因此将配方奶污名化,只会让妈妈背负不必要的罪恶感与压力,反而影响身心状态与亲子互动。

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每2年调查1次母乳哺育率,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婴儿在1个月以下的全母乳率,2018年还有67.2%,2020年降至60.2%,2022年滑落到52.1%;6个月以下的全母乳率则从2018年的46.2%,一路下降至2020年的37.9%,2022年仅剩28.7%,4年间减少近4成。

「只要宝宝健康、妈妈安稳,就是对的选择。」李湘萍认为,信念固然美好,但宝宝的健康成长才是第一要务。哺乳方式没有标准答案,依医嘱与家庭状况选择全母乳、混合喂养或配方奶,「若对喂养方式或成分有疑虑,家长应优先咨询小儿科医师或合格泌乳顾问。(中央社)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乐透开奖!20250830今彩539、39乐合彩、三星彩、四星彩奖号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