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卫生局表示,为了保障心理咨商的专业性及个案咨商的隐私及安全,辨别合法的心理咨商5要诀如下

1.合格心理机构:可至地方政府官网查询,机构应依法规揭示「开业执照」及「收费标准」。

2.配有执业执照心理师:心理师执行业务依法配戴「执业执照」。

3.咨商空间隐密、隔音:咨商空间须具隐密性与隔音效果,并保持室内明亮、整洁且通风。

4.开立收据:合格心理机构应于每次心理咨商后,依法开立收据及收费明细表。

5.制作咨商纪录:心理师咨商时应依法制作纪录,并上锁保存柜中至少10年。

北市咨商心理师公会副理事长林上能提及,心理咨商与课程最大的不同在于生命经验的伤与痛乃至心理困扰,都是需要有专业心理学与科学基础的方法,经历一段安全信任关系的陪伴与一段时间的转化,才能够真正达到所谓的疗愈,短期的课程在追求情绪张力与看似快速的效果中,容易对人产生二次的伤害;他鼓励在选择课程时可以参考原则如下

1.课程内容与讲师专业训练是否有公开透明

2.不应违反个人自主意愿揭露过去创伤经验

3.制造偶像崇拜甚至推销拉人收取高额费用

4.宣称具有疗效或不当的身体接触甚至伤害

许多坊间心灵课程,传递非正确心理学观念。心理咨商示意画面/取自iStock
许多坊间心灵课程,传递非正确心理学观念。心理咨商示意画面/取自iStock

北市临床心理师公会常务理事吕嘉宁表示,心灵课程是否对个人有益,取决于课程的内容、授课者的专业背景以及学员的个人需求。许多坊间所宣传的课程及内容,或者追踪者众多的KOL粉专频道,虽然常冠以心理学之名,但往往非有实证支持的正确心理学观念,他在治疗室中也常碰到个案前来咨询参加特定课程之合适性,有压倒性的比例会发现活动内容相当模糊不明,多以华丽不实之词汇堆叠夸饰效果,引诱产生不符实际之期待,尤其会想花费相当金额上此类课程的人,通常动机强烈或心有所苦,因此往往容易只看到对美好未来之描述,而忽略了其中隐藏的巨大风险。

北市教育局科长陈今仪指出,业者若开设「心灵成长」或「潜能开发」课程,并对外招生、收费且总时数超过30天,依《补习及进修教育法》规定,应申请补习班立案,否则将面临罚锾并勒令停办。教育局近期查核发现,不少业者授课方式多元,为厘清标准,已于去年底请示教育部,并于今年1月获回应,确认这类课程仍须依法立案,教育局已通知业者尽速办理,以免违规受罚。

北市法务局消保官杨岚雅提醒,心灵课程的常见问题包括业者暗示课程具心理咨商或心理治疗效果误导民众报名、于课程中要求学员介绍其他人报名课程、鼓励民众分期付款上课,或干脆将债权让与资融业者。而这些分期付款,实际上可能就是小额信用贷款,签约后往往难以解约,或需要支付高额的违约金,请消费者签约前务必仔细了解契约内容。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大甲妈祖遶境今晚起驾! 伍婉华带队播报陪走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