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轩医师指出,当寒流来袭时,健康风险远超过一般的著凉感冒,特别是心血管、呼吸系统、代谢疾病及神经系统的病患,须格外注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寒流期间重症住院率会激增43%,导致加护病房迅速爆满,「低温,已经不只是增加一般感冒的风险,更会触发一连串生理变化,使得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代谢异常、神经系统问题,甚至失温症的发生率大幅提高。尤其明显当气温跌破10°C,重症致病机转远超一般的著凉感冒,涉及许多复杂病理过程。
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低温对「3族群」相当危险,包括:三高患者、动脉硬化者、曾接受心导管手术者,会造成心肌梗塞发生率激增,「气温每降1°C,急性心肌梗塞风险上升2.6%,清晨6-10时为最危险时段,低温使血管收缩度达日间峰值1.8倍」,此外,低温会让血压增高、血液浓稠度提升,脑中风机率也会翻倍。
不仅如此,低温也会导致呼吸系统「连锁风暴」,对于吸烟者、气喘患者、65岁以上长者,也恐导致呼吸系统重症疾病,像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恶化,病毒性肺炎致命性攀升等等。
此外,针对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疾病患者、营养不良者,低温也可能会造成代谢系统「失控危机」,引发糖尿病并发症加重,或者甲状腺机能代偿失调等疾病。
低温甚至也会造成神经系统「沉默杀机」,对于神经退化性疾病患者、偏头痛病史者,恐造成像是巴金森氏症冻僵现象、偏头痛连锁反应等等。
黄轩医师还体醒,核心体温35°C以下危机,每降低1°C,心室颤动风险增加33%,肾脏血流减少21%,80岁以上长者的体温调节效率仅年轻人的17%,因此对于长者、酗酒者、以及甲状腺机能低下者,恐失温症「进行性崩溃」,酗酒者因血管异常扩张,失温进程加速3.2倍,甲状腺机能低下者,低体温昏迷的死亡率达42%。
了解寒冷对身体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渐层式保暖、适当饮食、动态热身、维持环境湿度及药物管理,能有效降低重症风险。
![黄轩医师提醒渐层式保暖,可以增温37%。资料照片](https://static-cdn.nextapple.tw/prod/2025-02/11EAD097FEDD91BF9435CE1584E58572/4bb7fa0423ad537bfc78527219b044de_1280.webp)
如何减低这些重症风险?
针对低温要如何降低重症风险,黄轩医师提出7点关键,
1、渐层式保暖法:内层排汗 + 中层抓绒 + 外层防风,较单件厚衣提升37%保温效率。
2、温控饮食策略:每日补充5g Omega-3(降低血液黏稠度19%)、饮用40°C姜茶(促进末梢循环28%)。
3、动态热身原则:起床前先做「被窝踝泵运动」(每小时60次,预防血栓形成)。
4、环境湿度监控:维持室内50-60%湿度(减少呼吸道刺激源83%)。
5、药物安全检查:β受体阻断剂患者需监测晨间血压(波动幅度可能达30mmHg)。
6、时段风险管控:避免上午6-9时外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峰时段)。
7、一些关键警示:
- 出现「非典型胸痛」(牙痛/背痛/上腹痛)合并冒冷汗,应在30分钟内就医。
- 使用电暖器须保持1公尺以上距离,以预防「低温烫伤」。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https://static.nextapple.tw/web/layout/img/clicktonext.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