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告诉英国第四频道新闻(Channel 4 News):「如果你是水电工、木匠——我们将需要数十万人来建造这些工厂。各国经济中的技术工种领域将迎来一波繁荣。每一年你都必须一再翻倍再翻倍。」
而黄仁勋不仅仅是说说,他还拿出真金白银支持。现在技术工种非常抢手:建筑工人无需大学学位,就能年收入超过 10 万美元。
这家晶片制造商上周宣布,将投资1000 亿美元给 OpenAI,用于资助基于 Nvidia AI 处理器的资料中心开发。根据麦肯锡(McKinsey)的预测,到 2030 年,全球资料中心资本支出将达7 兆美元。
一座 25 万平方英尺的资料中心在建造过程中,最多可雇用 1500 名建筑工人——其中许多人年薪超过 10 万美元,还有加班费——而这些工作都不需要大学学位。建设完成后,大约需要 50 名全职人员维护设施。但这些工作平均还能在周边经济中再带动 3.5 个就业机会。
黄仁勋呼吁更多电工和水管工,这与他更广泛的观点一致:下一波机会将出现在科技的「实体面」,而不是软体领域。当被问及如果他现在 20 岁会学什么时,黄仁勋坦言,他会更倾向于以物理科学为基础的学科。他说:「对于现在毕业的 20 岁黄仁勋来说,他大概会选择……更多物理科学而非软体科学。」
CEO 们一致看法:白领不如蓝领
黄仁勋并非唯一对技术工种短缺敲响警钟的 CEO。
今年稍早,贝莱德(BlackRock)执行长 Larry Fink 表示,他已向白宫提出忧虑——移民劳工被驱逐,加上美国年轻人缺乏兴趣,正为资料中心建设制造「完美风暴」。他在 3 月的一场能源会议上表示:「我甚至告诉过川普团队的成员,我们很快就会没有足够的电工来建设 AI 资料中心。我们根本没有足够人手。」
本周,福特(Ford)执行长法利( Jim Farley) 也表达了类似担忧,指出华府的再工业化雄心与实际劳动力缺口之间的矛盾。他对Axios 说:「我认为决心是有的,但没有任何东西能支撑这种雄心。假如我们没有足够劳工,怎么可能把这些产业带回美国?」
根据法利6 月在 LinkedIn 上的发文,美国已经短缺60 万名工厂工人和 50 万名建筑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