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BBC访问一位34岁的澳洲女性,她和许多澳洲人一样,童年有著澳洲校园里广为人知的「没帽子就不能玩」(no hat, no play)规则、90 年代不断提醒「太阳会让你得癌症」的电视广告,以及家里每个门口都放著的防晒乳。她一天擦好几次防晒乳,也养成出门必戴帽子的习惯。

因此,当医生去年 11 月在她鼻子上检查出皮肤癌时,她感到十分震惊。医生说,以她的年龄与长年防晒的作息来看,这样的情况并不寻常。虽然这是「低恶性度」的皮肤癌——基底细胞癌,但仍必须手术切除,让这位年轻妈妈眼下留下了一道疤。她告诉 BBC:「我觉得困惑,还有点愤怒,心想:『你在开玩笑吗?』我以为自己都做对了,结果还是发生在我身上。」

当她得知自己多年来使用的防晒乳不可靠,甚至在某些检测中几乎没有防护效果时,愤怒更深。

化妆品化学家黄弥洁(Michelle Wong)告诉 BBC:「这绝对不是澳洲独有的问题。」

澳洲人对太阳的关系复杂:他们既爱它,也怕它。公共卫生宣导多年来让口号「Slip, Slop, Slap」(穿上衣服、涂防晒、戴帽子)深植人心,但与此同时,美容文化却常推崇古铜色肌肤。澳洲的皮肤癌发生率全球最高,估计每三个澳洲人就有两人在一生中至少会动一次切除手术。

澳洲男星休杰克曼曾透露患皮肤癌。
澳洲男星休杰克曼曾透露患皮肤癌。

防晒系数标50实际只有4

因此,当 Choice Australia 在 6 月发表令人震惊的报告时,立即引发关注。该组织在一间独立且具认证的澳洲实验室检测了 20 款防晒乳,结果发现其中 16 款不符合标示的 SPF(防晒系数)。

34岁受访者所使用的 Ultra Violette Lean Screen SPF 50+ 锌基哑光防晒乳,被指为「最严重的失败案例」。实验结果显示其 SPF 仅为 4。Choice 对结果震惊,随即进行第二次检测,结果依然接近。

其他不符合 SPF 标示的品牌包括露得清(Neutrogena)、香蕉船(Banana Boat)、Bondi Sands 和澳洲癌症协会(Cancer Council)等。不过这些公司皆否认 Choice 的结果,表示自己的独立检测证明产品符合标示。

事件迅速发酵,医疗监管机构 TGA(Therapeutic Goods Association)立即表示将展开调查,并「在必要时采取监管行动」。

Ultra Violette 起初反击,强调其产品「安全有效」,并提出详细测试数据。但不到两个月后,该公司宣布全面召回 Lean Screen,因为在 8 组不同的实验室测试中结果不一致。

声明写道:「我们深感抱歉,其中一款产品未能达到我们一贯坚持、顾客期待的标准。」并补充已「终止与原测试实验室的合作」。

在过去两周内,其他品牌也「暂停」至少 4 款产品的销售,虽然它们并未包含在 Choice 的报告中。

该受访者表示,她无法证明自己罹癌与该防晒乳有直接关联,也并非提出指控。但她认为 Ultra Violette 对丑闻的回应令人心寒:「就像被踢了一脚。」她失望于品牌并未真正承担责任,还在质疑产品效能的两个月内继续贩售。

她说:「我就像经历了悲伤的五个阶段。」她说:「我愤怒、难过,甚至接近否认。」

和她一样,许多顾客也表示这起事件动摇了他们对防晒品产业的信任。有人回应 Ultra Violette 的声明说:「退款并不能逆转多年来的晒伤与皮肤损害,对吧?」

Ultra Violette 回应 BBC 表示,旗下其他产品已重新检测并确认 SPF 正确,并强调自己是 16 款不合格产品中唯一不仅暂停销售,而是全面下架,并提供退款与优惠券给顾客。

该品牌还表示,正在与 TGA 和其他机构合作,确保这次危机能推动产业进步。

Choice 呼吁 TGA 进一步调查澳洲防晒市场,并要求任何对自家产品 SPF 存疑的品牌应立即停售,「澳洲防晒品产业存在严重问题,亟需处理」。

这是怎么发生的?

与欧洲将防晒乳视为化妆品不同,澳洲将其视为药品监管,理论上有著全球最严格的标准。但澳洲广播公司调查发现,有一家位于美国的实验室为至少一半不合格产品做过检测,且该实验室长期出现偏高的数据。还有数款下架产品共享相似的基底配方,并追溯到西澳的一家代工厂。

TGA 表示通常不会公开调查细节,以免影响程序,但也正在「检视现有的 SPF 测试规范」,因为这些规范「高度主观」。

防晒乳要做到高效又舒适,其实非常困难。Lab Muffin Beauty Science 创办人黄弥洁博士解释,每个人肤质不同,加上汗水、海水、化妆等因素,让防晒乳的功效测试难以稳定,且不同实验室得出的数据也常不同。

她指出,测试数据甚至很容易造假。2019 年,美国就曾有一家防晒检测实验室因造假而导致负责人入狱,「许多防晒品牌共用同一批代工厂与实验室,所以这问题不太可能只发生在澳洲」。

尽管如此,黄博士认为大众的恐慌有点过度。她提到,90 年代全球最大规模的防晒临床试验发现,每日使用 SPF 16 的防晒乳,就能大幅降低皮肤癌发生率。

她认为:「Choice 测试的产品中,有 95% 的 SPF 足以让皮肤癌风险减半以上。某些 SPF 检测,反而更像行销手段,而不是实际功效的反映。」

她提醒,选择防晒乳最重要的不是品牌,而是涂得够多——每个部位(包括脸部)至少要用一茶匙的量,且最好每两小时补擦一次,尤其在流汗或游泳后。

专家也建议搭配其他防晒方法,如穿防护衣物和尽量待在阴凉处。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美探员突袭逮捕300多名韩国非法移工 李在明下令全力协助